五行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金木水火土。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转化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五行和季节的对应如下:春季为木,夏季为火,秋季为金,冬季为水。

而土,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土处在每个季节的转换点,也就是说,一年分四季,每一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都属土。这种看法应用得比较多。

另一种是说,土就处在夏和秋之间的那个季节,这个季节叫“长夏”。

以春季为开始的话,五行的一种相生的顺序为木火土金水。

相生是连续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像一代一代的父母生下自己的子女。

时间的流动也是这样,季节从春转换到夏、到秋,到冬,到下一个春。形成一个循环。

相克是相互克制和约束的意思,相克是隔行的。

仍以木开始算的话,是木(越过火)克土,土(越过金)克水,水(越过木)克火,火(越过土)克金,金(越过水)克木。这就像是父母(越过自己的子女)去克孙辈。

反过来说,如果五行中某一行本身太过,或者克它的那一行太弱,那么就会发生“反克”。比如说,正常来说是金克木,如果木特别强,或金特别弱,那么木就会反过来欺侮金。这种关系也叫相侮。

易经中的五行讲解(易经学习心得之简单说五行)(1)

五行的生与克

结合四季来理解五行的气性。

《尚书·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tǔ yuán jià sè]。

木:

春天是生命从萌芽到一点点长大的季节。所以,和春对应的木,也就有生命向上生长的意味。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能伸的特性。

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

夏天,气温达到一年中的顶峰,树木也到最繁密的时候。这种情状和火是对应的,炎热而向上升腾。

引申为凡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

四季里每一季度最后一个月的属性为土。这个月份承上启下,同时具有两个季节的秉性。气杂,为土。

土爰稼穑。爰,通曰。稼,种植谷物。穑,收获谷物。稼穑,泛指人类种植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

引申为凡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金:

秋天,叶子会干枯落下,同时会有果实成熟,代表着萧杀、收获,还有清洁(秋风扫落叶),夏天的轰烈繁盛到这个季节开始收缩凝聚。所以金有变革、收敛、下降的意味。

金曰从革。从,由也。革,变革。从革,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

引申为凡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

冬天,天寒地冻,生物都会收敛躲起来,或者沉睡。此时水凝结为冰雪,覆盖并滋润大地。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冬天雪水丰沛的话,水会留在土壤里,对第二年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生长大有助益。

这句话也可以看做是水生木的一个表现。

水曰润下。润,滋润、濡润。下,向下、下行。

引申为凡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在描述任何事物的时候,都可以取其象,然后比类为五行之一。

如颜色、声音、脏腑等等。

五行可以用来涵盖和形容万物。

下图中的内容出自黄帝内经,五行的比类和五行的生克,也是中医的基础内容之一。

易经中的五行讲解(易经学习心得之简单说五行)(2)

五行类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