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作为我国最著名的河流之一,我们再熟悉不过。仅仅是在古典诗词中,描写长江的作品,就如同长江之水一样,滔滔不绝。我们曾读过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也曾吟过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诗词里的长江,总是那么壮观,那么动人心弦。

我想看长江的样子(眼前的长江太壮观)(1)

说到古诗词里的长江,就不得不提被巴山蜀水所养育,被长江文化所熏陶的唐代大诗人李白。自从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就与长江结下了不解之缘。诸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名篇佳句,不胜枚举。

但要说李白哪首诗里的长江最壮观,还是要数李白在金陵(今南京)时,眺望长江忍不住写下的一首五言古诗《金陵望汉江》。不同于其他诗词限于对长江的局部描写,李白这首诗是对长江的万里风光作了一个全面的概括描写。可谓是把长江的壮观写到了极致,1000多年来广为传诵。

我想看长江的样子(眼前的长江太壮观)(2)

《金陵望汉江》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首先,诗的前四句“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就是李白对长江壮观景象的全面概括描写。它的意思是说,长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更有万流泛滥,似打开中国一样,又以浩瀚的水势,奔向东海。

我想看长江的样子(眼前的长江太壮观)(3)

由此可见,李白在诗的开篇,就以磅礴的气势,写出了万里长江的一派壮观景象。不过除了壮观景象,这里还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横溃”二字,即以长江的泛滥,引出后面政局的动荡。所以李白才会紧接着说“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六朝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也早已经没了昔日之盛。

“六帝”,指以金陵为都的六个朝代的君主,即吴、东晋、宋、齐、梁、陈。“三吴”,即吴兴、吴郡、会稽,属于古吴地,也就是今天的长江下游地区。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其实是说自从六朝之后,长江下游的吴地就动荡不安,不再向从前那么兴盛了。不过李白为何在诗中突出这点呢?

我想看长江的样子(眼前的长江太壮观)(4)

主要是为了引出下面对大唐盛世的歌颂,即“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唐玄宗统一天下后,国泰民安,政治稳定。诗到了这里,李白的旨意便很明朗了。对于唐朝盛世来说,长江是一片安宁的壮观景象,而对于乱世来说,长江就是波涛汹涌的水患了,稍有不慎,就会同六朝一样就此沦亡。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即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可以直接罢竿了。任公子是《庄子·外物篇》中的人物,传说他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钧起一只巨大的鱼,可供许多人一起享用,后来泛指有大作为和才能的人。

我想看长江的样子(眼前的长江太壮观)(5)

所以这两句诗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在大唐盛世,有大作为和才能的人,反而没有地方施展了。所谓“英雄无用武之地”,它暗中抒发了李白壮志未酬的遗憾。综上所述,李白这首诗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极其壮观的万里长江风光图卷,盛赞了唐玄宗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还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总之,李白这首诗,1000多年来广为传诵。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