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这几年的大事记(顺丰市值蒸发2000亿)(1)

4月8日,顺丰控股发布了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顺丰控股预计今年1至3月份净利润亏损9亿元至11亿元,去年同期盈利9.07亿元。

4月12日,顺丰控股低开低走,截至收盘,已下跌9.38%。从今年2月中旬到现在,顺丰累计跌幅约50%,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元,这雷爆得有点大,让顺丰自己也措手不及。顺丰创始人王卫在发布业绩预告一天后,诚恳地在股东大会上向股东道歉。

据悉,在去年,就有专业机构指出,2021年快递行业将重新洗牌,竞争力会越来越激烈,其中依靠拼多多“一战成名”的极兔速递,也给顺丰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今年3月份,极兔速递涉嫌“低价倾销”,出现了低于1元的快递单价,对此相关部门要求极兔速递进行整改。低价快递也让顺丰打起了价格战,数据显示,顺丰业务中,快递单价从去年10月就开始有明显下调。

顺丰这几年的大事记(顺丰市值蒸发2000亿)(2)

除此之外,那就是顺丰的工商业快递业务正在萎缩。这个几乎被顺丰垄断的工商业快递业务,主要内容是替包括保险公司等高端商务客户寄送发票、合同等文件。这项业务在2019年占据了顺丰时效性业务的40%,但电子发票的广泛应用,让顺丰的员工,突然没活干了。

顺丰这几年的大事记(顺丰市值蒸发2000亿)(3)

电子发票真的动了顺丰的蛋糕吗?

每年,我国都会开具数以千亿的发票,其中增值税专用发票一直占据着绝对的领先地位,贯穿了企业从采购,供应链,销售到财税等一系列环节,和企业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虽然说此次顺丰亏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发票电子化,但这也代表了电子化取代纸质票据、合同的趋势。

2020年3月31日,税务总局强调将加快专用发票电子化进程,力争在2020年年底之前取得实质性进展。从4月起,北京、上海、广州、 深圳、重庆、杭州等城市均开始了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试点工作。2021年十四五规划中,专栏9的「数字化应用场景」里,智慧政务作为第10项重要规划,明确提出了要“推广应用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电子发票、电子档案”。

电子发票政策上的通行可以实现财税行业全链条的无纸化,实现记账、账簿、报表、申报的全程自动化,打通财、税、金融、内部管理环节,实现政府、企业、个人数据的互联。由此衍生出来的发票服务也是财税行业最为核心的市场。这意味着,发票服务市场乃至整个数字化供应链市场将会迎来一次革命性的市场机会。

电子发票催生了哪些行业?

那么,电子发票的通行给供应商和企业用户带来了哪些新的机会呢?整个发票服务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根据相关统计,早在2017 年我国电子发票开具量有13.1亿份,2018年达到了约40.1亿份,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 526亿份,2025年840亿份。五年内发票开具规模可以翻两番。从每份电子发票的开具成本来看,随着中国电子发票开票量增加,行业规模效益逐渐显著,行业内第三方平台也加速了市场竞争。

以2018年为基准,当年度电子发票行业平均价格约为0.18元/份。这样算起来,整个行业相关服务规模可达7.5亿元上下。如果电子发票的开具规模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速,那么,2022年的发票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3.6亿元。

随着电子发票政策的通行,目前市面上的玩家主要有以下4类。

第一类,老牌发票服务商东港、航信、百望等。在税控领域,目前全国仅有航信和百望两家企业被国家税务总局授权生产和销售增值税防伪和税控系统。第二类,老牌软件服务商金蝶、用友、博思软件、合力中税等。第三类,新兴发票服务商大象慧云、国票信息、票易通、高灯科技、迅联云等。第四大类:财务共享服务商中兴、海闻科技、中税、爱共享、思凯普等。专票电子化直接推动了企业业、财、税一体化的进程,传统的财务软件厂商也不得不涉足税务行业,完成整体产品的附加功能,让产品线更加丰富的同时让客户依赖性更加强烈,而专票电子化的推行必然导致纸质发票需求量逐年降低,发票印刷企业必然要谋求转型。从行业竞争态势来看,“第三方平台”将作为众多财税领域科技公司主要竞争的赛道。

顺丰这几年的大事记(顺丰市值蒸发2000亿)(4)

电子发票时代,企业如何应对?

电子发票首先会对企业财税工作带来挑战:纸质发票与电子发票长期并存,企业财务管理流程更加复杂;对企业财务电子文档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新信息化系统来实现专票版式文件、结构化数据与现有财务、业务系统的交互。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电子发票不但可以降低在审核方面投入的人力成本,也可以借助专票电子化带来的财务大数据,实现与上下游的更多协同,通过远程开票集中管理税务,进一步降低税务遵从度成本。

企业作为国家实体经济的最小单位,需要同步提升数据处理能力、流程整合能力,数字管理能力及智能分析决策能力。身处“数字化转型”洪流之中,财务人员更应该积极向数字化发展方向靠拢,用好信息化工具实现数据管理的流程化、无纸化,提高数据转化能力和分析效率,成为每个企业数字化管理的掌舵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