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四鳃鲈的得名讲起。

传说,吕洞宾有一次下凡到松江秀野桥旁饭馆喝酒,一盘塘鳢鱼吃得津津有味,但总觉得腥味太重,肉质太粗。他问店主这叫何鱼。店主如实告诉了他。他还要见见活鱼。店主便从后厨用盘子托了6条活鱼来。吕洞宾一看觉得此鱼好生丑陋,便一时兴起,要来了一支毛笔和一碟朱砂,饱醮笔端,往鱼的两颊上描了条纹,又在两鳃的鳃孔前各画两个红色鳃状。他将鱼买下后,放生在秀野桥下。这6条被放生的塘鳢鱼相传为松江四鳃鲈的最早祖先。

四鳃鱼历史故事(四鳃鲈既非四鳃)(1)

自古,四鳃鲈因松江而名,名闻四方,因秀野桥而美,美满九州。

四鳃鱼历史故事(四鳃鲈既非四鳃)(2)

四鳃鲈鱼

此图一出,有的海米已经忍不住敲桌子了:“有没有搞错?这就是四鳃鲈鱼啊?果然长得很丑!”

探秘君想说:“大家不要以貌取鱼。人家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味道甚美。不然的话,江上往来人这么多,也不能但爱鲈鱼美啊!”

鲈鱼味道美不美,一看古人佳句便知。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唐人李白虽说此行不为鲈,但是不是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呢?

“故乡归去来,岁晚思鲈莼。”宋人陆游爱鲈。

“买得鲈鱼四片腮,莼羹点豉一尊开。”清人郑板桥也爱鲈。

四鳃鱼历史故事(四鳃鲈既非四鳃)(3)

毛主席也喜欢吃四鳃鲈鱼。有一次,古牧向主席汇报工作时聊道:“主席,我觉得鳜鱼最好吃,它们是吃活东西长大的。主席觉得什么鱼最好吃?”毛主席答道:“依我看,松江四鳃鲈味道应该不错。我经常在书中听古人提起,都说它好吃,没有河鱼的土腥味。”古牧听后,立即安排人到上海松江寻找松江四鳃鲈送往北京。毛主席品尝后果然大加赞赏,称其确实没有土腥味。

看来,四鳃鲈鱼之美确实名不虚传。不过,名声不假,名字却有问题。从科学的角度讲,四鳃鲈鱼其实并没有4鳃,也不是鲈鱼。这一点,博物君张辰亮在他的《海错图笔记》中有明确的论述:“按今天的分类学命名法,松江鲈不能算鲈鱼,应该叫‘某某杜父鱼’才对,但古人一直称其为鲈,科学界也就沿用古名了。四鳃鲈号称有4个鳃,其中两个只是鳃盖上的褶皱。”

四鳃鱼历史故事(四鳃鲈既非四鳃)(4)

《清宫还错图》中的四鳃鲈

的确,四鳃鲈鱼属于鲉形目中的杜父鱼科,和现在的鲈鱼(鲈形目)差别很大。说到这里,探秘君倒真想起来,四鳃鲈鱼和其族亲水滴鱼(软隐棘杜父鱼)确有几分相似。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看这下还有谁敢说四鳃鲈鱼丑。吕洞宾的朱砂,多少还是为四鳃鲈提高了几分颜值的吧!

四鳃鱼历史故事(四鳃鲈既非四鳃)(5)

水滴鱼

虽说四鳃鲈鱼“除却松江,到处都是”,但是由于环境被破坏,松江鲈数量大减。这被博物君和很多爱松江鲈的人看在眼里。好在,还有一位爱吃鲈鱼的英国女王。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来到上海,点名要品尝松江四鳃鲈,一时之间忘了鱼的名字,就说要吃“尼克松鱼”。市政府派遣专人到松江调拨四鳃鲈,用来招待英国贵宾,但松江政府无法提供四鳃鲈。市政府派出300余艘渔船外出捕捞,结果还是一无所获。英国女皇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而去。

英国女皇没有吃到松江四鳃鲈,政府觉得很没有面子,有损国家形象。很快,这件事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养殖和发展松江四鳃鲈,领导人作了重要批示。

四鳃鱼历史故事(四鳃鲈既非四鳃)(6)

经过努力,四鳃鲈鱼终于实现了人工养殖。但是,养出来的四鳃鲈价格昂贵,却再无“江南第一名鱼”之美味。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这就是四鳃鲈,一种有很多故事的鱼。

End

往期也精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海错图笔记》张辰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