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太多袖珍小国和地区,幸福得溢于言表,譬如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卢森堡、瑞士、澳门、新加坡、圣马力诺,以至于给人一种错觉:但凡能生存至今的小国,必是大款云集。

欧洲的七个袖珍小国(世上的袖珍小国大多幸福指数极高)(1)

但世间的事,总不免有例外。这里便要讲一个小国。这个小国,便是黎巴嫩。

黎巴嫩也曾华丽过整整一个时代,当时这里是法国的委任统治地,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曾被誉为阿拉伯的小巴黎

论地理,这里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地中海边狭长的平原之上,一边是连绵起伏的黎巴嫩山,一边是蔚蓝海岸与白色沙滩,商业、交通、金融和文化,均在此交汇,再加上精美的建筑艺术,绚丽的自然风光和闻名的历史古迹,世界大众,莫不有心前来一览此等大好河山。

论历史,这里更是无数大国的角逐之所,凡是你在历史书读到过的那些世界性帝国,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到波斯、阿拉伯、奥斯曼,以至近世的英法美,都曾在此留下他们的痕迹。

或许是因为文明的融合、种族的交汇,这里以举世罕见的美女而闻名,世界小姐的几度冠军人选,都花落此间。明眸皓齿、婀娜窈窕的美女,几乎成为贝鲁特的街头常见一景。

欧洲的七个袖珍小国(世上的袖珍小国大多幸福指数极高)(2)

或许是因为姑娘太靓丽,在一个叫做里布瓦的地区,他们的丈夫也必须是"骑士"才行。虽然因为马匹太少的缘故,新郎往往不得不骑着毛驴来娶他的新娘,甚至在半道就遭遇打劫,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才能来到新娘身边。

然而,很可惜的是,就是这么美丽的地界,在这近世的百余年间,却始终纷扰不断,

160年前,即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京火烧圆明园那一年,占黎巴嫩人口四分之一的基督教马龙派和穆斯林发生冲突,据说极为惨烈,以至于惊动了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三世,出兵前来干涉。随后,这里便成为一个国际承认和保证的自治区,行政长官,由由土耳其政府任命,但必须经法、英、俄等国同意,而且必须是信奉基督教。

欧洲的七个袖珍小国(世上的袖珍小国大多幸福指数极高)(3)

换而言之,马龙派其实是赢了这一局。

而此后,便是黎巴嫩繁荣稳定歌舞升平的近百年,直至1946年12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

按照我们一般的逻辑,殖民者退走了,黎巴嫩就该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了啊!难道不是吗?

问题是:大家都是人民,谁来当家作主?

好嘛,其实凡事都好商量嘛!1943年黎巴嫩独立前夕,各个派别大佬,还真坐下来商量,并达成了一份协议,那就是基督教马龙派人士出来做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穆斯林出来做议长和总理,至于议员和部长的席位,则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

这份协议,其实挺好,大家都有自己的名份——可问题是形势变得快啊,后来某个宗教就使劲造人口,在人数占据优势之后,他们便叫嚷着要扩大属于自己的权利。

这事还在闹闹腾腾没搞清楚,南边巴勒斯坦的武装力量,因为打不过以色列,转移到了此处。而黎巴嫩呢,有人嚷嚷着要仗义相助,有人则坚决反对,一来二去便又多了一层吵架的理由。

终于,纷争演变成了一场内战,而且一打就是十五年,从1975年一直打到1990年,15万人遇难,90万人流离失所。结果便是昔日的临海花园城市国家,打成了一片废墟。

也就是在这十五年中,叙利亚人来了,他们从1976年开始驻兵在此,还扶植起一支叫做真主党游击队的打冷枪组织。以色列人也来了,控制了黎巴嫩南部,还开辟出一块安全区,实施了长达十五年的武装占领,从1985年一直占领到2000年。

在这些年中,阿拉伯人始终坚持着打冷枪和如果打不过就嘴上厉害的风格,譬如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就曾利用黎巴嫩对以色列发动袭击。导致以色列两度入侵黎巴嫩,第二次之后便将巴解组织驱逐。随后有人说,如果以色列从黎巴嫩撤退,暴力事件就会消失。以色列信了,立马从黎巴嫩撤军。

结果呢?撤军当年(2005),一场汽车爆炸袭击,就要了黎巴嫩前总理的性命,随后多达百万人上街示威游行,发起一场雪松革命,要求叙利亚的占领者停止干涉黎巴嫩并立即撤军。

联合国安理会也没闲着,调查了此事,并得出报告:叙利亚确实参与了此事——结果,叙利亚不得不声名狼藉地从此撤离。

事后第二年,黎巴嫩真主党又不闲着了,他们向以色列发射反坦克导弹,打死三人,还绑架了两人。以色列再度出击,发动了至少962次袭击,投放了460万枚集束炸弹,真主党则回射了3970枚火箭弹,最终这边死一百那里死一千,还是联合国出面,结束了这场冲突——但被绑架地两个以色列始终没回来,直到2008年才归还遗体。

第三年,黎巴嫩安全部队又与法塔赫伊斯兰组织成员交火,双方的战斗摧毁了营地中85%的住所使人们无法居住,多达4万名营地居民被迫逃离。

第四年,真主党又占领了贝鲁特西部,掀起2008年内乱,最后在阿拉伯联盟的调解下,达成了建立全国统一政府、反对党拥有否决权的决议。

在这里,有人打了一个比方,说南斯拉夫如果是几个心怀异心的人,假装是一个家庭。那么黎巴嫩则是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思想,左手想往东,右手想往西,腿脚可能想站在不动。从阿拉伯穆斯林的大开拓时期起,这里陆续聚集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十数个支派,两大宗教中的所有派别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它的信徒。

而正因为所有派别的所有人,都把他们的全部精力耗费在内讧这件事上,最终,便是2020年8月4日下午那一幕的发生,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的巨大爆炸,天上升起红色烟雾,冲击波在一秒内席卷了视线内可见的建筑物。目击者形容说:就像世界末日一样,到处都是摇摇晃晃受伤的人,满地都是玻璃、坏掉的汽车。贝鲁特市长说,"贝鲁特已经成为一个满目疮痍的城市,半个城市都被毁了,数十万民众在2-3个月内都无法回到自己家中,这是黎巴嫩现代史上遭遇的最大危机。"

造成灾难的原因,其实就是多年前黎巴嫩海关扣押的2750吨的硝酸铵,因为长期的无人管理,最终自燃而致。

本文为司马路独家撰写,喜欢的,记得订阅本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