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8月26日讯(记者 陈洋洋 通讯员 王厚江)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外科为两岁的女孩小丽(化名)顺利完成了机器人辅助半椎体切除、脊柱侧弯矫形术。据介绍,小丽由此成为国内年龄最小的骨科机器人手术患者。

全国首例骨科机器人(刷新国内最小患者记录)(1)

现场:

2岁患儿脊柱侧弯

医生为其实施机器人手术

记者获悉,2岁患儿小丽因脊柱侧弯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外科就诊。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外科副主任医师王若义安排为其完善了相关辅助检查,经诊断,患儿为脊柱侧弯、T9半椎体、T2/3椎间隙左侧半椎体、S1隐裂,科室讨论后决定行机器人辅助半椎体切除、脊柱侧弯矫形术。

记者获悉,该手术由医务部主任、儿外科副主任医师王若义团队完成。下段采用传统手术方式,上段应用机器人辅助,既展示了王若义主任游刃有余的技术,又验证了机器人在脊柱手术中的精确度及应用价值。

科普:

啥是先天性脊柱侧弯?

医生:病因尚不确定 孕妇胎盘缺氧、糖尿病都可能诱发

记者从医院获悉,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coliosis,CS)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5‰—1.0‰,呈偶发性。然而,多椎体畸形病人的未来兄弟姐妹患先天性脊柱畸形的风险为5% --10%。

医生介绍,先天性脊柱畸形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Ⅰ型:椎体形成障碍,包括半椎体、蝴蝶椎、楔形椎等;Ⅱ型:椎体分节不良,包括块状椎、阻滞椎、骨桥等;Ⅲ型:混合型,即一侧椎体分节障碍合并对侧椎体形成障碍。

医生表示,先天性脊柱畸形其病因较复杂,到目前为止尚不确定。易感基因及多基因的缺陷,母孕期接触一氧化碳及胎盘缺氧、糖尿病、服用抗癫痫药物、持续高热状态等,均可通过不同的环节诱导或者促进椎体病变的发生和进展。

此外,该病是一个动态过程,骨骺所受压力增加,生长就会受到抑制,骨骺所受压力减小,生长就会加速,随着侧弯弧度的形成,椎体骺板凹侧受的压力将明显高于凸侧,凹凸两侧生长速度不同,使病情进展成一个恶性循环。

据介绍,由于脊柱发育和脊髓发育在时间上的高度相关性,因此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约有35.0% --51.6%常合并有脊髓神经发育异常,使先天性脊柱畸形矫正神经损伤风险大大增加。

支招儿:

先天性脊柱畸形能避免吗?

胎儿脊柱超声及产前筛查、基因检测等都很重要

山大二院医生表示,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coliosis,CS)病因复杂,目前尚未发现确切原因,预防CS的发生无从谈起。随着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早期诊断水平的逐渐提高,特别是四维超声及胎儿MRI检查的使用,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基础,因此,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应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为辅。

该院医生介绍,目前胎儿脊柱超声及胎儿MRI在先天性脊柱脊髓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已得到充分证实,再结合产前筛查及基因检测技术,先天性脊柱畸形在胎儿期即可诊断,对选择终止妊娠或产后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出生后,先天性脊柱畸形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双肩不等高、背部骨性凸起等,影像学检查包括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CT、MRI、超声等。

记者从医院获悉,先天性脊柱畸形常合并其他畸形包括神经系统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消化系统畸形、心脏及胸廓肋骨畸形。因此,对于CS患儿,在术前需完善各项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有无其他系统畸形,对手术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医生强调,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定期观察、支具和石膏矫正。对于进展快的或严重的先天性脊柱畸形,应尽早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只能起到延缓畸形进展的作用,不能完全矫正畸形,被认为是一种推迟手术时间的策略。医生介绍,患儿10岁以前进行手术治疗能得到良好的矫形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