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1、玉器普及发展简史2、“玉养人”说法的起源3、“玉养人一生”的误解4、为什么说“玉养人一生”?

中国的玉文化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玉文化贯穿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玉是中国的文化的传承。在这八百年间,“玉养人”的说法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玉从何时开始,从带着国魂的神圣之器,变成人人佩戴的饰器?

关于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养生人养玉三年)(1)

玉器普及发展简史

1.在商周和战汉时期的玉文化,是从礼玉到德玉的过程。

2.到了隋唐时期,社会逐渐趋于稳定,伴随着文化兴盛玉器发展也达到了一次高峰,并且逐渐3.向民间扩散。

4.唐宋时期,玉器变得和人们非常亲近,玉不仅仅被观赏和使用,还开始被把玩,至此也就有了“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由此,玉器从为统治阶级礼制服务转而逐渐在民间流行。

关于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养生人养玉三年)(2)

图 | 清 痕都斯坦嵌宝石玉剑柄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玉养人”说法的起源

传说,在李唐有位家喻户晓的歌女庞三娘,除了她的歌喉与舞姿,她年近半百却容颜如同妙龄少女一般,也成为了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有好事者,偷偷将她的美容用品公之于众,大家发现这其中竟然添加了玉石。从此玉石能够起到美容的功效便此不胫而走,但是对玉石如何美容,内服还是外用都没有提及。

关于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养生人养玉三年)(3)

图 | 右三为裕德龄

而在德龄公主所著的《御香缥缈录》中,慈禧太后的独家驻颜秘籍中也有玉石美容。慈禧太后每天都会用玉尺在皮肤上搓、擦、滚,而玉尺就是一种玉石制成的短粗圆形的玉柱子。据记载,清代嫔妃们使用的太平车也采用的这种玉石。

关于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养生人养玉三年)(4)

图 | 清宫旧藏 白玉推胸 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眼中的玉养人还不单单是指玉石能够美容驻颜,更多是认为玉石能够调理人的气血。医药名典《本草纲目》中记载:特种玉石具有清热解毒、润肤生肌、活血通络、名目醒脑的功效。

这样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玉养人一生”的误解

其实归根结底,本质上还是石头。软玉,以和田玉为代表它们在矿物学上的名字叫透闪石、阳起石。硬玉,以翡翠为代表,就是以钠辉石为主的一系列聚合体。

关于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养生人养玉三年)(5)

没错,这些冷冰冰的矿物质名称就是温润的玉石的真面目。甚至任何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的石头,都可统称为玉。所以,在科学理论中,无论你戴再好的玉,玉都不能吸收你体内的任何有害物质。

为什么说玉养人一生?

几千年来古人为什么对玉石都抱有痴痴的爱呢?

因为玉有五德:

润泽以温为仁德,

外可知中为义德,

声扬以远为智德,

不挠而折为勇德,

锐廉不技为絜德。

玉石养人,不在于养身体,而是养人的气韵。

关于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养生人养玉三年)(6)

图 | 宋 青玉双鹤佩

气韵,是藏在客观物质背后,无法用感官感知的人的灵魂。“气”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韵”是指人、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态。

古人以玉律己,随身的玉器时刻提醒自己“仁义智勇絜”,做人就要做有德行、有灵魂的君子。所以,与玉随行的人,不论男女、不论年龄,往往给人一种洁净脱俗、随性雅致的风度。

这才是真正的“玉养人一生”。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就点赞转发吧!关注【博物馆大神】,我会每天推送精彩传统文化知识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