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于不同的人、性别、年龄都会有不同的称谓,不同女子也是如此,而且非常严肃,我们在生活中、在看影视剧时,还常听到一些关于年龄的话,比如:“他还是个黄口小儿”、“半老徐娘,风韵犹存”、“我已年过花甲”等等,有时不免会产生疑问:“人到了几岁时才能这样称呼?”

第二年没过完古代称呼(到了你这个年纪)(1)

不满周岁—襁褓。(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至3岁—孩提。(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女孩7岁—髫年。(幼童时期。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男孩8岁—龆年。(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幼年泛称—总角。(指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头上有两个发型组成的角。借指童年时期。)

10岁以下—黄口。(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十岁—幼学。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第二年没过完古代称呼(到了你这个年纪)(2)

男子13岁至15岁—舞勺之年。(勺,一种乐舞,“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男子15岁至20岁—舞象之年。(“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女孩12岁—金钗之年

女孩13岁—豆蔻年华。(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

女孩15岁—及笄(jī)之年。(《礼记·蔠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第二年没过完古代称呼(到了你这个年纪)(3)

女孩16岁—破瓜年华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碧玉年华

女孩20岁—桃李年华。(出自陆游诗句:“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女孩24岁—花信年华。(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女子24岁至出嫁—梅之年

第二年没过完古代称呼(到了你这个年纪)(4)

女子30岁—半老徐娘。(出 处: 《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

男子20岁—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30岁—而立之年。(《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 (古代人活到70岁,已经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出自《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第二年没过完古代称呼(到了你这个年纪)(5)

80至90岁—耄耋之年。(《礼记·曲礼》:“八十耄,九十曰耋。”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90岁—鲐背之年。(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100岁以上—期颐。(《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人瑞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待字,称老年为皓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等等。

不知你已经到了什么年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