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哲学道理(为什么要谨慎上有所好)(1)

中国有句这样的成语:“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与此类似,同样还有句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二者具有相似意味。

如果从当今社会现实出发,可以这样说,各级领导干部引领着社会风气,而这种风气又会在百姓中扩散开来,形成民风。

因此,领导干部不能不格外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等细节问题,它们在“风成”和“俗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譬如,领导干部的喜怒,就先要重视。

领导干部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总是要有喜怒哀乐。但日常工作中领导干部的“喜怒”,可是大有讲究的,正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为何而喜、因何而怒?喜怒之间,蕴含着喜欢什么、厌烦什么;倡导什么、否定什么;坚持什么、抵制什么,对于所在地区、部门、单位的风气形成,常常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面对阿谀奉迎,有的领导喜形于色;面对投桃报李,有的领导喜不自禁;面对行贿送礼,有的领导喜笑颜开。而“怒”呢,则或完全与此相反。“上”有如此这般的喜怒,“下”又会如何呢?很难说不会“俗化”,落网的“老虎”们用劣迹作出了最好的注脚。

经验表明,领导干部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喜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品位极高的喜怒忧乐,更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价值判断准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哲学道理(为什么要谨慎上有所好)(2)

还有,领导干部的 “嗜好”,也不该小瞧。

领导干部也是自然人、社会人,也会有自己的嗜好。但上司的嗜好,很可能变为“风成”的一个根源。

君不见,盛唐时期因为唐玄宗喜欢的杨玉环是个胖妞,大家跟风都以胖为美。现在可以见到的唐代人俑、壁画中,许多的女子都是胖脸圆腰,足见当时之风气。

如今有那么一些人,整天揣摩、尾随着领导的嗜好,甚至将此作为“蛋的缝”来盯、“围猎的孔”来钻,投其所好,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打虎拍蝇”以来的大量事实证明,似这样的“风”,会吹得有些人晕晕乎乎,感觉良好;这样的“火”,会烧得有些人头脑发热,不知所措。

这些现实情况,无不在提醒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格外重视自己的嗜好。

再有,小节亦不应忽视。

君子慎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那种认为“小节无害”,只要工作没出问题,小节都是小事,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没有啥,不必小题大做,实在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认知。

领导是“首雁”,是“头羊”,在身边群众的眼中,无时不起着导向和示范作用。领导干部“火”什么,身边群众就“兴”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党员干部千万要注意小节,谨记劝诫,勤举小善,乐除小恶,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守好言行防线,别在一些生活小节上失去了分寸。不然,它极有可能日积月累,由量变而质变,最终畸变为有损作风形象的大节。

作者:李俭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0年第5期,原标题”话说‘风成于上’“

责编:丁兆丹

版式:山中石

图片来源:东方IC等网络

监制:李爱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