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CNN、NBC、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朝日新闻、TBS……近一个多月来,众多国际媒体把目光投向中国西南——云南这群北迁的亚洲象群身上。

云南大象现在的状况(大象上街盘龙江洗象)(1)

6月2日21时55分,象群由玉溪市红塔区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此后近一周时间里,这群北迁大象持续在晋宁区活动。截至6月9日17时,象群总体朝西南方向迁移3.7公里,持续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活动。独象离群4天,于6月8日18时30分进入安宁市,在八街街道西南方的密林里活动,距离象群约12公里,人象平安。

当“象往昆明”的消息刷爆朋友圈,成为昆明人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时,本土文化研究者“风之末端”——“老昆明”赵立介绍,对于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 “大象来昆”“大象上街”是数百年前就发生过的事情了。

那么,在“象往昆明”的背后,究竟有着一段怎样的历史故事?

“让开让开,大象过街,踩着不管 ”

顺口溜背后藏着一段精彩历史

以前的昆明娃娃,抬着重物行走,或者需要人让路的时候,都会欢快地大叫:“让开让开,大象过街,踩着不管…… ”

“其实这个顺口溜里面藏着一段老昆明的历史,数百年前,昆明人就经常能看见大象从市区的街道走过。”赵立介绍,“从元朝开始,缅甸、老挝向中国进贡大象,云南都是必经之地,特别是到了清朝,这些国家几乎每三五年就要送一次贡象途经昆明,以至于到了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在北京的大象已经太多,乾隆下令暂停贡象。清代进贡的贡象,主要是在北京作为仪仗象,大象们披上漂亮的装饰参加各种大典表现皇家威严。这些远道而来的大象都是经过驯化的,很懂得自己该干什么。”

云南大象现在的状况(大象上街盘龙江洗象)(2)

《乾隆皇帝洗象图》。清代画家丁观鹏绘(资料图)

云南大学教授熊思远介绍,当年贡象到达中国,进入的第一个城市就是昆明,道光十一年(1831年),接受贡象的云贵总督、学者阮元就写过一首《贡象诗》:“驯象高头跨锦蛮,碧鸡坊下万人看。”记录了金马碧鸡坊下“大象过街”的盛况。

到昆明后,这些贡象需要进行休整,于是官府给它们修建了象房,在出发前往京城之前,还会安排专人把大象牵到盘龙江洗澡。这一天,昆明也像过节似的,锦旗飘扬、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熊思远介绍,据传明朝时候昆明还有首竹枝词,写的就是大象在盘龙江洗澡的事:“盘江轻荫夹绿槐,香车笋轿锦成堆;千钱更赁楼窗坐,只为河边洗象来。”

宝象河、象眼街……

昆明许多地名、传说与大象有关

在如今的昆明闹市,有一条不起眼的小街叫象眼街,它南接威远街,北通人民中路。此前,这条小街一度改称鹦哥花街,因为这条街两旁的云南守备府和藩台衙门内,都有刺桐花(昆明人叫鹦哥花)开出墙外,可民间还是习惯地称之为象眼街,并将这一称谓保留至今。熊思远介绍:“之所以叫象眼街,一说是因为过去这条街铺的青石板上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图案似大象头,其中象眼尤其明显,于是就把它取名象眼街;还有一说是因为这里曾经是明清时的云南府署象房所在地。”

在昆明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官渡区“母亲河”——宝象河来由的动人传说:村寨缺水,生计艰难,撒梅姑娘艾美为了饮水入寨,嫁给守护水源的大象,大象牵引着河水流往滇池,于是就有了昆明第二大水系宝象河。

当岁月的长河缓缓流动,昆明与大象的故事还在续写。

昆明本地文化研究者庄国祥介绍,1950年,北京邀请云南少数民族土司进京参加国庆观礼。盈江莲山头人思鸿升到缅甸购买了一头4岁大象,准备献礼。当时,土司还准备了竹米、软米等礼品。后来大象赶到昆明,飞机上不去,汽车上不去,火车又不通,急坏了组织送象的杨松如。无奈之下,他在圆通山找到抗战时期日本飞机轰炸昆明留下的炸弹坑,对弹坑整理之后用来圈养大象,这头象也成为圆通山动物园的第一头大象。

云南大象现在的状况(大象上街盘龙江洗象)(3)

思鸿升从缅甸买来准备献礼的大象,后来成为圆通山动物园的第一头大象。(资料图)

作为一个“老昆明”,赵立还记得小时候去圆通山看大象时的兴奋与激动: “昆明人与大象,或者说与动物有着一种天然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是把动物作为朋友一样的感情。昆明人去圆通山看大象,都会叫大象‘敬礼’,就像是跟老朋友打招呼一样,大象卷了卷鼻子表示‘敬礼’之后,昆明娃娃们往往会回一个礼,是一种平等和谐的人与动物的相处之道。”

来源 昆报头条

责编 王利绚

校对 朱丽

编审 赵梅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