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 景 快 报

有趣 有料 有见地

外国人唱陕北民歌翻译(全球华人春节的BGM)(1)

全球没有一个华人听到这首陕北民歌,能不想起过年

作者 l 晓景 l

全球没有一个华人听到这首陕北民歌,能不想起过年。

每一年的今天,《新闻联播》开始前,电视机里就会传来熟悉的背景音乐。伴随着热烈而轻快的旋律,一年又一年,春晚正式开始,新的一年也马上来临了!

看过春晚的人,一定都听过这首春晚标配背景音乐,它就是《春节序曲》。这么多年来,春晚的时长与形式都发生不少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春节序曲》每年都会准时响起。

如果说《难忘今宵》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春晚歌曲,那《春节序曲》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独属于中国人的过年BGM,是已经刻在中国人DNA里的春节旋律。

不过,虽然大家对它的旋律都很熟悉,但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曲子其实来源于陕北,是陕北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春节序曲》正式诞生是在1956年,但早在20世纪30年代,它就已经开始萌芽。从它的全称《春节组曲 第一乐章:序曲——大秧歌》也能看出来,这首曲子与陕北黄土高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外国人唱陕北民歌翻译(全球华人春节的BGM)(2)

故事得从1938年开始说起。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抗战文艺干部的高等学府。

同年8月,《春节序曲》的创作者李焕之来到延安。当时,李焕之才19岁,是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的。

年底,有着“人民音乐家”之称的冼星海应鲁迅艺术学校全体师生的邀请,来“鲁艺”任教。在冼星海开设的第三期特别音乐班中,李焕之有幸被选中,成为冼星海的学生。

冼星海非常喜欢李焕之,在他学成结业后,还为他争取到了留校任教的机会。从学生变成老师,李焕之是当时唯一的特例。

1942年,响应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示,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掀起一场向民间艺术学习的高潮。鲁艺作为延安最大也最专业的文艺团体,把目光聚焦到了陕北百姓喜闻乐见的秧歌上。

很快,他们就组织起第一支秧歌队,并对民间秧歌进行一系列改革,如将原本由“伞头”手举伞和棒槌改为手举镰刀斧头,将原本男扮女装的形象改为工农兵学商,将原本跑“万字形”场图改为走“五角星”等等。

外国人唱陕北民歌翻译(全球华人春节的BGM)(3)

更加贴近生活和现实的改变,吸引了很多文艺工作者加入进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新秧歌运动”在延安开展起来。

1943年春节,鲁艺150余人组成的秧歌队走上延安街头,表演了《拥军花鼓》、《七枝花》、《兄妹开荒》等一批新秧歌舞剧,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也边看边叫好。

这次春节秧歌盛会后,每年的元旦、春节以及重大宣传活动,火热的秧歌从不会缺席。1949年10月1日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时,北京、上海、武汉等地都出现万人秧歌队,人们扭着秧歌唱着歌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词者是田汉,作曲是聂耳,配器者便是李焕之。

外国人唱陕北民歌翻译(全球华人春节的BGM)(4)

一时间,“新秧歌运动”传遍全国各地,哪里有欢声笑语,哪里就有秧歌。而这种热烈红火的大型集体活动也让李焕之陷入“集体无意识”的狂欢,他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1953年,李焕之接受“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的邀约,为她写一部以春节为主题的舞蹈音乐。十年前在延安时与军民一起舞秧歌的欢快,与陕北老乡们一起打着火把、吹着唢呐、唱着歌儿的兴奋一下子倾泻而出。

李焕之的创作欲望被点燃,以陕北民间秧歌与民歌为素材,创作完成了《春节序曲》。

外国人唱陕北民歌翻译(全球华人春节的BGM)(5)

《春节序曲》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节奏欢快热烈、曲调悠扬。中间部分采用了陕北秧歌调《二月里来打过春》的曲调,用双簧管、大提琴和小提琴分别主奏,韵味无穷。结尾则通过小号独奏将乐曲推至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喜庆氛围更加浓烈。

春晚的最难忘的背景音乐!

1956年,《春节组曲》一经问世,就在当年的全国音乐周做了首演,获得听众一致赞叹。尤其是《序曲——大秧歌》,广受欢迎。

但遗憾的是,直到1983年开始作为春晚的背景音乐频繁出现后,《春节序曲》才逐渐走出民乐的“小圈子”,被大众所熟知。

20世纪50年代,媒体极不发达,除了音乐人士和极少数能到剧场观看交响乐的人,大多数人都没机会欣赏到这首交响乐,更多人甚至连它的名字都没听过。

到了“文革”年代,“八个样板戏”风靡一时,人们才有幸听到部分《春节序曲》的内容。如芭蕾舞剧《白毛女》的第八场《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有一个情节是白毛女的乡亲们焚烧卖身契,那里的音乐就引用了《春节序曲》中的一些音乐元素。

只不过当时也没多少人听过《春节序曲》,当然也无从知晓其中关联了。

1983年,首届现场直播形式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央视播出,《春节序曲》作为春晚的背景音乐出现。得益于当年春晚的极高收视率,《春节序曲》的旋律也为人所熟知。之后,《春节序曲》成为央视春晚的标配音乐。

外国人唱陕北民歌翻译(全球华人春节的BGM)(6)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春节序曲》作为央视春晚保留不辍的背景音乐,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序曲”的名字使然,寓意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本身就表现的就是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喜庆场景,充满了浓郁的过年氛围,而且旋律曲调雅俗共赏、明快热烈,可以先声夺人。

在春晚亮相之后,《春节序曲》大放异彩,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也是中国交响乐史上空前绝后的。

1989年,《春节序曲》获得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1993年6月,《春节组曲》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这是至高的荣誉。要知道,“金唱片奖”是由中宣部批准的、国内唱片(音像)界经批准冠以“中国”名称的权威性大奖,1989年是第一届颁奖。而“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是中国建国以来举办的规模和意义最大的一次音乐作品评选活动。能拿到这两项荣誉,足见其魅力。

之后,《春节序曲》蜚声中外。有意思的是,24年前,同样是虎年春节,《春节序曲》与中国人心中的音乐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了首次亲密接触。

维也纳每年新历元旦都会在金色大厅举办一场新年音乐会,至今已经坚持了70多年。1998年春节,指挥家陈燮阳带领中央民族乐团第一次去奥地利演出,《春节序曲》的旋律响彻整个金色大厅,这场新年音乐会也大获成功。

外国人唱陕北民歌翻译(全球华人春节的BGM)(7)

现在,《春节序曲》已经成为维也纳国家民族歌剧院交响乐团、捷克交响乐团、法国巴黎爱乐乐团等众多国外知名交响乐团的演奏曲目。中国民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甚至走向太空。2007年,《春节序曲》搭乘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进入太空。

去年春节,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还在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这也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年。在“春晚太空分会场”,《春节序曲》的旋律将再一次响彻太空!

《春节序曲》,满满的年味,满满的中国味。

外国人唱陕北民歌翻译(全球华人春节的BGM)(8)

更多陕西深度原创内容

请关注「晓景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