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喜欢甚至厌弃高鹗续的《红楼梦》,因为它违背了原著太多本意。但是,为何如今世面流传的《红楼梦》全是以高鹗为结局的版本?

首先要说明的是,高鹗所做的不是"续书”,而是“伪书”。

张爱玲看了几次红楼梦(许多大师想续红楼梦而未成)(1)

人人都说程伟元和高鹗是续写红楼梦者,言外之意,就是前80回是曹雪芹的创作,后40回是高鹗和书商程伟元的创作。但是,这种说法有问题。实际上,二人对前80回进行了大量伤筋动骨的改动,很多地方已经无法恢复。

关于这点,周汝昌先生曾分析过一段文本。开篇第一回,讲述石头的来历时,古本红楼梦写的是:

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然而,120回目通行本(以程乙本为底本)写的是:

原来就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

看到了么?把“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改成“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程伟元和高鹗对曹雪芹所书的伪造,从第一回就开始了。

张爱玲看了几次红楼梦(许多大师想续红楼梦而未成)(2)

周汝昌先生的这个例子对我们理解曹、高二人的本心十分重要。曹雪芹要写的,是生命意义上的终极悲剧,是没有救赎的。没有什么引渡彼岸、看破红尘、大彻大悟。而高鹗要写的是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他把曹雪芹的悲剧理解成了一段孽缘,种下的孽种要在现世得到报应,然后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转世轮回等等。看上去是悲剧,实际只是个死了人的大团圆。

至于为什么程高要下此毒手,梁归志先生认为,这是“政治扼杀文学”。曹雪芹的原著把苍凉悲愤直指当今圣上,把人心种种险恶、不堪,由繁华到市井、到乞讨残粥,都呕血作墨、敲骨碾肌,一字字从容写来,毫不委曲求全。作为书商的程高等人,当然不敢刊印这个本子,于是就编了些“沐皇恩贾家延世泽”的阿谀之词。这样一改,前面的许多情节也不能要了,从根子上就要改。

张爱玲看了几次红楼梦(许多大师想续红楼梦而未成)(3)

关于这点张爱玲说的最好,红楼梦不是续写的不好,而是从头到尾都被庸俗化了。不是“狗尾续貂”,而是“附骨之疽”, 那个毒瘤子已经长到骨头里去了,你刮也刮不干净。

因此,恢复曹雪芹作品原貌,不仅仅是续写40回,而是要重新整理、恢复包括前80回在内的全部残本红楼梦。这个工程何其浩大。

有许多大师都曾经想续红楼梦而未成。

比如大家熟悉的有两位。

一个是张爱玲。读红楼梦读到什么程度?用她自己的话说:

我唯一的资格实在是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然会蹦出来。

张爱玲研究红楼梦的成果结集成《红楼梦魇》,古奥典雅、气韵非凡,是重要的红学研究成果。

而张爱玲中途放弃了这个计划,回去写了小说《金锁记》(文学界普遍认同是张爱玲创作的巅峰之作)。

张爱玲看了几次红楼梦(许多大师想续红楼梦而未成)(4)

另外一个是林语堂。

他对红楼梦的研究是从翻译、改编、推广开始的。原计划是要把红楼梦翻译成英文。翻译计划未果。林语堂改而去写了小说《京华烟云》。

从张爱玲和林语堂续写、改编无果的例子可以看出:还原红楼梦比我们想象的难很多。

另外,广大读者真的不喜欢读高鹗的伪作吗?

曹雪芹的原书,只在贵族家庭小范围内传阅,并未流行。而程高续书,从出版到清末民初,流行坊间,争相传阅,盛况非常。何故?首先这当然与印刷本便宜、容易流传有关。

但也同时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广大读者其实是喜欢被庸俗化的红楼梦的。一个转世轮回的故事,中间有些善缘孽障,最后依然“中乡魁”、“沐皇恩”,归到色空之外,圆满,无牵挂。多好。

而真相的残忍,不忍卒目。一个贵族公子,“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肮脏、落魄、沿街乞讨。死得丑陋,毫无尊严。

张爱玲看了几次红楼梦(许多大师想续红楼梦而未成)(5)

我们的读者不喜欢这样残缺的美。你看《神雕侠侣》,失贞的玉女非要配了断臂的英雄,才以残补残,方为圆满。

因此,与其执著,定要填充一个完整的红楼梦,不如从脂砚斋的只言片语中寻觅线索,以古本残书为帆,以自己的艺术想象为风,踏歌出海。至于续书的事,有之更好,无之,也罢。你听那甄士隐注解《好了歌》: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