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今天随着老猪的镜头,探寻这个神秘古老的帝陵。

亲身亲眼观察历史的痕迹,亲手触摸岁月的痕迹。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13年手机拍摄)

此次打卡点:南京,紫金山明孝陵。

明陵探寻系列: 治隆唐宋。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1)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次南巡到达金陵,亲往孝陵拜祭。“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出,复由甬道旁行。赏赉守陵内监及陵户人等有差。谕禁樵采,令督抚地方官严加巡察。”其谒陵态度之恭敬,礼数之尊崇,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父老从者数万人,皆感泣”。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2)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玄烨下江南拜谒孝陵,题“治隆唐宋”碑于碑亭,至今犹存。(但注意看,此碑有明显断裂被修复的痕迹,原因后面会解释)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3)

明清鼎革,明孝陵仍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康乾年间,康熙南巡,六次遣官拜祭,五次亲往谒陵;乾隆六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时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可谓优渥有加。被时人誉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此碑为乾隆所题写。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4)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火几乎让明孝陵地表建筑毁于一旦,康熙手书御碑倒地破碎。

清同治三年九月,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奉诏祭陵,着手修复明孝陵。当时,曾国藩派员勘估,明孝陵维修实际需白银20万两,但是清朝财政拮据,结果最后只用了740两银子做了一些小维修,“治隆唐宋”御碑被扶起粘合。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5)

在经历那场太平天国之乱后,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6)

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7)

原明代孝陵殿毁于战火,尚存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通高3.03米,台基上有大型柱础64个。台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后各有3道踏垛,尚存6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长57.30米、宽26.6米,可见当时该建筑之宏大。原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神位。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8)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9)

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10)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11)

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均用巨型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明楼。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12)

明楼在方城之上,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每扇门上面的门钉为9行,每行9颗,以显示九五之尊。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13)

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14)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15)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16)

宝顶近似圆形,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周围砌有砖墙。宝城厚实坚固,依山势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砖垒筑,厚约1米;在南边石壁上于民国时期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17)

南京市文物局等有关部门采用先进的精密磁测,证实朱元璋墓的地宫就在这下面,埋葬深厚,保存完好,从没有被盗过。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18)

明代城墙砖,上面至今刻着制造地,负责人等明细。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19)

由于是从侧门进入的,参观顺序为倒叙,下面我将走向明孝陵的前厅,神道。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20)

此为棂星门。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21)

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点在于建筑与地形地势的完美结合。其不同于历代帝陵神道成直线形,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势建造为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节点处安放石像生来控制空间,形成一派肃穆气氛。石像生下铺垫有完整的六朝砖,使其600年来没有下沉。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22)

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神道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23)

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一路上用人力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

朱元璋所修建的明皇陵(明清第一皇陵朱元璋明孝陵实地探访记)(24)

大明朱元璋的明孝陵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其完整的地上、地下建筑体系,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建筑华美,工艺精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的丧葬制度。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不愧为“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谢谢观赏,喜欢请关注。

下期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