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创新方法专题培训(发挥科协组织优势)(1)

纵观历史,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每一次爆发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更是深刻地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尽管展现了中华民族应对灾难空前的凝聚力和制度优势,但依然暴露出政府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存在着短板。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由于其特殊的组织结构和性质,十分适合作为突发事件治理的补充力量。

科协组织在公共突发事件

治理中具有明显优势

政府是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核心主体。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各类应急预案,党的十九大以后,还专门组建成立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及全球化加剧,公共突发事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人员越来越多,所造成的破坏力与影响力越来越大,治理过程更加漫长与复杂,需要的应对举措也更加多样化,使得政府在处理公共突发事件时常常缺乏足够的、可调动的资源,面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会出现“政府失灵”问题。而科协组织的网络优势、群众性优势、专业和人才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在公共突发事件治理中的不足。

首先,科协组织的网络优势是参与公共突发事件治理的保障。科协组织涵盖了全国学会、地方科学技术协会及基层组织,其中地方科学技术协会由同级学会和下一级科学技术协会及基层组织组成。截至2018年底,中国科协已建设各级科协组织3142个、企业科协20312个、高校科协1374个、街道科协(社区科协)12184个、乡镇科协22012个、农技协7.8万个,全国学会210个、省级科协所属省级学会3462个。这个网络体系纵横交错、覆盖面广,在横向上,涵盖了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学会(协会、研究会),有分布在企业、高校、街道乡镇的企业科协、高校科协、街道乡镇科协;在纵向上,有依托行政区划设置的全国科协、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地(市)科协、县(区)科协。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利于科协组织系统、高效地参与突发事件治理工作,并依赖自身广泛的网络准确获取相关信息,积极协调调动各方资源,更加精准地发挥作用。

其次,群众性优势是科协组织参与突发事件治理的基石。中国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能够广泛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投入到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中,配合政府部门落实突发事件治理的相关政策措施。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沟通的桥梁、纽带,时刻与科技工作者紧密相联,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与科技工作者的直接联系,及时获取科技工作者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需求、建议,并给予相应反馈。

第三,科协组织的专业和人才优势是参与公共突发事件治理的智力支持。各级各类学会作为科协组织的重要组成,涵盖了各个学科和研究领域,使得科协组织具有明显的学科专业优势,同时作为高端人才蓄水池,汇聚了一大批学术水平精湛且具有战略思维的专家和极具潜力的中青年学者,形成覆盖面广、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网络,能够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时,更加专业地提供智力支持服务。

发挥科协组织优势,以多种形式

参与公共突发事件治理

科协组织参与公共突发事件治理可以追溯至1962年,沈其益等66位专家教授基于当时农作物病虫害猖獗的情况,联名提出的“关于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建议”,由中国科协呈报至中央,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为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当前科协组织的职能和特点看,科协组织参与公共突发事件治理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开展应急科普是科协组织参与公共突发事件治理最重要的途径。中国科协自成立以来就在科普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几十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科协始终立足于科普一线,不断完善科普组织和机构,培养科普队伍,健全科普体系,是我国科普战线上的主力军。我国《科普法》明确规定,科协在科普工作中具有组织实施、社会服务、建言献策、行业自律管理与社会监督几个方面的职能。这是国家赋予科协的重要职责,也是社会对科协在科普工作中重要作用的认同。开展应急科普,是公共突发事件治理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科普战线的主力军作用,及时响应,迅速调动各级各类科协组织、各级各类学会组织科学家、一线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者和科普信息员参与应急科普,形成一体两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科普工作体系,着力打造科普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各类媒体开展应急科普,使科普工作直达街道乡镇、社区。

二是以广泛的组织网络为纽带,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通道。科协广泛的组织网络和群众基础是连接政府与科技工作者重要纽带,能够很好地在突发事件爆发前,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资料、开展调查等方式,及早发现突发事件的苗头。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科协组织也能通过自身扎根基层的组织网络,及时快速地获得信息、传递信息,为政府部门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提供支撑。同时,科协组织还能通过向科技工作者倡议、呼吁等方式鼓励科技工作者及相关组织开展募捐,并依托科协长期以来民间科技交流主渠道的功能,积极与相关国际组织沟通,广泛争取国际认同和国际援助。

三是提供专业化服务,帮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回归“正轨”。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提前预判各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合理的建议,防患于未然。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组织相应的学会与科技工作者从科学的角度全面分析公共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未来避免类似的公共突发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同时,从专业角度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复工复产、设施修复等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加快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回归“正轨”。

以应急科普为切入点,不断加强自身

能力建设、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

推动科协组织参与公共突发事件治理

科协组织参与公共突发事件治理,一方面有助于缓解政府部门在公共突发事件治理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整个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一是以应急科普为切入点、落脚点,将参与公共突发事件治理落到实处。发挥好科协组织科普主力军的作用,完善应急科普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科普预案,构建多层次、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的快速反应科普队伍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科普联动协作机制和应急科普保障机制。加强应急科普热点的侦测和预警,通过舆情分析、大数据的科学热点动态监测,及时向政府部门发出应急科普需求的预警,以便及时做出回应。依托“科普中国”这一核心科普品牌,整合各类优质科普资源,针对公共突发事件,构建多渠道在线媒介传播矩阵,开展网络直播、在线对话等互动式应急科普,使公众科普需求的在线表达与科普服务有效对接,提高科普精准度。

二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打造公共突发事件治理的有生力量。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科协组织的群众组织力,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确保科协组织网络扎根基层、深入人心;提升科协组织队伍的战斗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有序、高效地组织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同时,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智力”优势,为政府、社会提供优质的专业化服务,更深入参与公共突发事件的治理。

三是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鼓励科协组织参与公共突发事件治理。在应急管理政策法规和预案中明确科协组织参与公共突发事件治理的途径和分工,使科协组织成为应急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充分调动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共同参与公共突发事件的积极性。建立与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公共突发事件治理的合作关系,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

作者简介:

邓元慧,女,博士,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科技评估。

来源:科学家

市科协创新方法专题培训(发挥科协组织优势)(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