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企业界有“经营四圣”的说法,他们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郎和京瓷公司的创始人稻盛和夫。稻盛和夫和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他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是日本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

稻盛和夫将“ 敬天爱人”视作一生信奉的经营哲学。1997 年,稻盛和夫患了肺癌。他退居二线,放空了自己,写出了他的第一本书《敬天爱人》,“敬天爱人”这个概念由此广为流行。

稻盛和夫的企业管理精神(企业做不到这一点)(1)

稻盛先生所指的“敬天”,就是说企业的经营要尊重世界上普通的公理,而“爱人”则是做企业时的利他之心,对员工、对社会的忘我投入,反而会让企业获得更多。

由于缺乏敬畏之心和对人的关爱之情,长寿企业很少。这就是稻盛和夫“敬天爱人”的哲学在商界备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敬畏之心,亦能让人的心量宽大。很多人会觉得这有点儿“悖论”:一个人充满畏惧,怎么还会心量宽大呢?这是对“敬畏”二字有误解。敬为尊敬,畏为畏惧,合在一起是因尊敬而畏惧。

稻盛和夫的企业管理精神(企业做不到这一点)(2)

南宋学者朱熹曾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明代大儒吕坤在《呻吟语》中说:“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在行为上有

所禁止。相反,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便会变得无所顾忌、为所欲为。

关于敬畏什么,曾国藩说过,人要常怀敬畏之心,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顺应“天道”, 避免“人言”,一个人做到了这些,必然会成为一一个口碑很好的人,愿意追随之、与之合作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企业家心存敬畏,给人的印象就是做人有底线、做事有分寸,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个懂得适可而止的智者。

稻盛和夫的企业管理精神(企业做不到这一点)(3)

对此, 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深有体会, 他说:“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对市场、对用户的敬畏,没有真正地说“我就是在创造用户价值”。只是为了利润,那么这个企业就做不下去。”

海尔集团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保持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敬畏,它敬畏用户价值,敬畏质量把关,敬畏变革和创新。

也正是因为如此,1985年,张瑞敏才会怒砸76台次品冰箱,进而狠抓质量管理;也正是因为如此,多年以来。张瑞敏都与西方的些著名的商学院教授进行思想碰撞,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然后结合经营实际做总结、归纳;也正是因为如此,海尔2009年超越了世界家电巨头惠而浦和LG,一跃成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2014 年成为中国首家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的家电公司。

心存敬畏的人,最终必将无所畏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