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的孩子,不论男女,都下得了厨房。

最容易的是烧开水,自然我最初学会的也是烧开水。

那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二个泥做的小风炉,有的固定廊道的墙角,有的可捧至任何方便的地方。

炎炎夏日,父母在田里挥汗如雨,带去的水通常到点心时候(下午三至四点)就喝光了,我们就用竹筒、葫芦把水送到田头。

烧水作文 散文烧水做饭(1)

所以热天,我们每天都会用泥炉烧几钢精锅开水。

烧开水是我童年的基本工作,直到后来出了铜汤肠,才不用再常专门烧开水。

烧水作文 散文烧水做饭(2)

正式开始学烧饭,烧的是粥。

同样是用小风炉、钢精锅,由开水而粥,似乎只要在水中加入一定的米即可,没什么难度,但其实还是有些讲究的。

水烧开了就行,粥煮开后,要不时搅拌下,免得粘锅底烧焦。

还有,为了省柴,加点小苏打,米容易烂,有时加多了,粥发黄,有异味。

另外,粥烧开后要改小火,盖子留条缝,慢慢熬,这样即省柴,粥又不会溢出来,而煮出来的粥又特别香。

因为贪玩,粥溢出来,或粘锅底烧糊了,被父母骂一通,那也是常有的事

有时相邻几家的孩子,将风炉放在一个天井或走廊上一起烧,你烧开水我煮粥,一边烧一边玩,热闹又开心。

做米饭用土灶,跟烧风炉的心境大不相同。

烧风炉,用木块、树枝,塞进去一些,可以烧一阵子,而且风炉在廊道墙角,或搬在天井、过道等空处,不用担心失火,我们就可偷闲玩一会。

而烧土灶,用柴草,用庄稼的秸秆,特别是讨厌的稻草,不但过火快,且灰多,火还容易掉出灶膛引发火灾,所以人是不能随便离开的。(关于柴,我专门写过一篇《开门七件事——柴 - 简书》)

记得第一次做米饭时才七、八岁,刚高出灶台高出半个头,还未上学。

那天早上,母亲出工前兑好了米和水,下在锅里。

按母亲的叮嘱,我在九点五十五广播响后点上火,烧开后,不再添柴,将盖子揭开一些,让透出热气,以免米汤溢出。

然后我跑去叫来奶奶,奶奶是小脚,从她家到我家,过一个大厅,两边两个厢房间弄堂,一共也不到百米。

她有些颤颤巍巍来后,用铜瓢舀起些米看了看,笑问我喜欢吃什么样的饭,我说不软不硬的。

奶奶说了声好,拿了个碗,打了个鸡蛋,放了点盐,舀起米汤倒进碗里搅拌均匀,然后将多余的汤水都舀出盛在一个钵中。

接着奶奶把米饭往中间铲了铲,又用筷子插了几下,再将鸡蛋汤碗轻轻按在米饭中间,然后把一些茄子和丝瓜放在锅沿,盖上大锅,让我开始用大火烧。

当白气从锅盖一周冒出,直冲到楼板,锅底开始噼啪发响,饭香四溢,奶奶就让我不再添柴,留着余火闷着。

那次因为有奶奶的把关,不但饭好吃。那饭锅头蒸蛋自不必说,茄子和丝瓜,加点油盐捣搅稀烂,也是美味可口。

经连续几次让奶奶指导后,我觉得自己已掌握了做饭诀窍:

淘好米后,水多米一倍下锅 ,如果想喝米汤,水就再多一点。

水只能多加不能少加,多了煮开后可多舀些米汤出来,少了就做不熟,生米心。

煮开后,根据自己对米饭的喜好,来确定停火时间和舀出米汤的多少。停火时间越长米粒泡得越大,饭越软;米汤留得越多,闷出的饭越软;反之,停火时间越短,米汤舀得越干净,刚米饭越硬。

可见土灶烧饭与现在的电饭锅比,还是有点技术含量的。

当然,作为一个小孩,从理论到实践,还是经过了不少失败,有生米心,也有烧焦的,不过到十来岁时,我的做饭水平就比较稳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