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要学会麻痹自己(强迫症是病别让)(1)

强迫症要学会麻痹自己(强迫症是病别让)(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见到一些强迫症,即使我们自己也曾有过强迫症的行为,但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有哪些表现?强迫症和焦虑怎么鉴别?等等问题,大家未必很清楚的知道。下面为大家比较系统的介绍强迫症。

强迫症要学会麻痹自己(强迫症是病别让)(3)

强迫症要学会麻痹自己(强迫症是病别让)(4)

强迫症及发病率

强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深知这些观念、行为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

近年来统计数据提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调查中发现,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较重的20种疾病之一。

强迫症的原因

强迫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心理障碍,许多研究者分别从神经生化、遗传学以及心理学等多种途径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解释。强迫症的成因与心理、社会因素联系紧密,与一定的人格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社会心理因素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正常人偶尔有强迫观念,但是并不持续,往往在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

此种社会心理因素常见的有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换,加重了责任,要求过分严格;或者处境困难,担心意外:或者由于家庭不和,性生活不和谐,怀孕,分娩等造成的紧张:或者由于亲人的丧亡,突然惊吓,遭受政治上的冲击,濒临破产等等。

强迫症的表现

正常人有时候也会在想:我门到底锁上没?水龙头有没有关上?这不是强迫症! 要判断一个人是强迫症,根据《精神病学》的标准,得需要时间和4点特征。

时间上:必须在连续两周中的大多数日子里存在强迫症状或强迫动作,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

4个特征:①必须被看做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②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③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应该是令人不愉快的(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这种意义上不愉快的);④想法、冲动、行为必须是令人不快一再出现。

强迫症要学会麻痹自己(强迫症是病别让)(5)

有强迫行为不代表就是强迫症

强迫症状反复出现欲罢不能才是病

很多人身上其实都有强迫症状。如果强迫观念或行为在一些人身上偶尔出现,并没有引起心理冲突或焦虑,仍属于正常范畴;如果某些人有了强迫观念或行为,虽然程度不重,但发生频率较高,已成为性格特征,又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指导,日后容易发展成强迫症;只有当一个人的强迫观念或行为,或两者都有反复出现,至少连续3个月,且强迫症状源于患者内心,非外界强加,使患者感到痛苦又不能抵抗时,才可诊断为患有强迫症。

强迫症可导致生活质量降低和职业、社会功能的损害,包括花费在强迫思维和行为上的时间、对引发强迫思维和行为的相关情境的回避。此外,强迫症也可对生命造成危害,据统计,高达1/4的患者报告有自杀企图,如果并发重性抑郁障碍,自杀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强迫症要学会麻痹自己(强迫症是病别让)(6)

面对强迫症

我们应该如何自我调节呢?

正确认识

强迫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算是身体上的病,只能归属于精神类疾病。但,一旦有人觉得自己得了强迫症,会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病人,从而做某些事或者是说某些话的时候,会有自卑感。实际上,患了强迫症的人,一定要弄清楚,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你有能力做好你份内的事,讲好你该讲的话。

改善心情

如果觉得自己有了这种症状的话,千万不要气馁,一定要告诉自己,改善一下心情。让自己的生活依然如旧。强迫症不是什么可怕的事,而且不会造成很严重的伤害。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多转移自己的情绪,就可以克制和克服。

不做完美主义者

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只要努力了,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对生活、对学习也不应太苛刻,追求极端完美只能适得其反。

要对个性进行重新塑造

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 “带着症状,顺其自然”,这是森田治疗的核心。强迫症状要完全消失比较困难,患者和家属要接受强迫症状,带着症状去生活学习,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接纳强迫症状。焦虑严重时不要对抗强迫症状,可以去反复重复想或者做,一旦焦虑缓解,建议及时转移注意力,强迫症状会慢慢好转。

强迫症要学会麻痹自己(强迫症是病别让)(7)

强迫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精神疾病,在日常中,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强迫症的青睐人群,强迫症患者因为不自主的强迫性行为而特别困扰。因此,我们了解了强迫症的症状,才可以及早摆脱强迫症的困扰,远离强迫症的侵害,如果出现严重强迫症症状请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强迫症要学会麻痹自己(强迫症是病别让)(8)

强迫症要学会麻痹自己(强迫症是病别让)(9)

强迫症要学会麻痹自己(强迫症是病别让)(10)

强迫症要学会麻痹自己(强迫症是病别让)(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