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甄嬛传》,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果郡王这个人的存在,毕竟他只是历史上一个存在感相对不强的角色,在电视剧中,果郡王文武双全,十分儒雅,可以说是很多后宫女子的梦中情人,然而他却只是钟情于甄嬛一人,十分难得。

甄嬛传里的果郡王,不同于在宫中争权夺势的普通子弟,更像是超然于物外的人,他庆幸自己不是帝王,不喜朝政加与己身,不求娇妻美妾,只求和所爱之人长相厮守。

历史中的果郡王,在对待权力这一点上,倒和电视剧中有点相似,他始终在政治立场上保持中立,在雍正登基之后,也没有刻意的去靠拢皇室,也正因如此,他进入了雍正的眼中,并且很快得到了雍正的赏识。

历史上允礼不是雍正害死的(允礼父亲是皇帝)(1)

雍正时期的果郡王

从头开始讲起,爱新觉罗允礼,原名爱新觉罗胤礼,因为名字和雍正皇帝相冲,由此才后来改名,他原本是康熙皇帝的第27个孩子,只可惜中途有皇子早夭,由此,实际排序为第17个。

他出生于1697年三月初二,他的生母是汉军旗的包衣勤嫔陈氏,入宫之后,被康熙选为妃嫔,并于三年后生下果亲王允礼。

由于母亲的出身问题,允礼从小就没有特别受到皇帝的重视,直到他25岁时,他连个头衔都没有,由此坐实了他是皇子中一位低调而且不受宠的角色。

历史上允礼不是雍正害死的(允礼父亲是皇帝)(2)

但也正因如此,让他没有过早的接触权力,于是养成了他恬淡的性格,心思全都用在了诗词,书法,音律上,不参与党争,没有什么事业心,由此也就注定了他没有什么资本与心思,参与夺嫡之事。

雍正即位之后,昔日政敌的兄弟们,受到了他的严酷打压,而并未参与的兄弟,都受到了雍正的温暖相待,允礼就在其中。恰巧此时,雍正身边也缺乏实干型的人才,由此,年轻的允礼走入了他的视线。

雍正上台后不久就让允礼去执行任务,装饰康熙的陵寝,并于次年封他为果郡王,让他管理理藩院,处理边疆的少数民族问题。

历史上允礼不是雍正害死的(允礼父亲是皇帝)(3)

这个理藩院,主要负责处理清朝和蒙古以及其他方国之间的关系,责任之重可想而知,而允礼从一个无官无爵的皇子,短时间内连跳数级,不得不说,足见雍正对他的重视,以及对他能力的肯定。

雍正三年时,果郡王因为工作认真负责,能力出众,受到雍正帝的表彰,赏赐一万两白银,同时,担任正黄旗与镶蓝旗的都统,政治地位直线上升。

随着雍正身边可用人才越来越少,允礼的重要性也就愈发显现出来,于是,雍正将允礼的母亲升为皇考勤嫔,由此,让允礼感动不已,这意味着母亲百年之后能够埋入先帝妃园前列,而他也被升为了果亲王。

历史上允礼不是雍正害死的(允礼父亲是皇帝)(4)

等到了雍正六年时,他已经是四个旗的都统,在整个清朝历史中,都极为罕见,随着雍正的13弟允祥去世,允礼在此时就更加受到重视。一直到1735年,雍正帝驾崩。

乾隆时期

公元1735年,雍正帝驾崩于圆明园,死前留下遗诏,四皇子弘历继任大统。在遗诏中,雍正专门提到允礼,说允礼是国家的有用之才,但是身体不太好,希望乾隆能够多加照顾善待,以免影响了国家大事。

允礼也成了乾隆皇帝的辅政大臣。乾隆当政之后,对于允礼十分重视,后者也是谨记自己是一位臣子,于是就在乾隆皇帝继位之初,提出免除南方各省百姓所欠的苛捐杂税,以此为皇帝要买人心。

历史上允礼不是雍正害死的(允礼父亲是皇帝)(5)

由于允礼一心为国为民,乾隆元年九月,皇帝亲自下旨,给予亲王双份俸禄,并允许允礼在非正式场合免跪,给允礼的母亲增加了徽号,允礼大为感激,国事上更加卖力气。

由于允礼在国事上鞠躬尽瘁,使得他本就不健康的身体患上了疾病,在家中休养一年,御医多次上门诊治,但是收效甚微,然而,即便他卧病在榻,依旧在家中处理国事。

等到乾隆三年的春天,允礼的疾病已经病入膏肓,连新春朝贺都不能前来,乾隆知道自己的17叔时日无多,于是上门探望,一个月后,允礼病逝。

历史上允礼不是雍正害死的(允礼父亲是皇帝)(6)

果郡王的后代

果郡王生前只有一妻一妾,曾经育有一子一女,当然是全部早夭,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乾隆皇帝不忍心自己的17叔就这么彻底断子绝孙,于是就下旨将自己的六弟,弘曕过继给了允礼。

原先的皇子成了允礼的儿子,也算是乾隆对没有照顾好果亲王的一种补偿。

弘曕后来继承了果亲王的爵位,由于允礼生前的所作所为,乾隆对于这个弟弟十分看重,于是让他管理了宫中的许多事宜,然而这个过继来的孩子,毕竟不是亲生的,不仅没有受到允礼的影响,反而成了国家的蛀虫。

历史上允礼不是雍正害死的(允礼父亲是皇帝)(7)

他贪污受贿,私自开设煤窑并强占平民产业,乾隆皇帝十分愤怒,最终查抄全部家产,将其身份也降为了贝勒,并处罚金一万两。

不久之后,弘曕生了一场大病,此时的乾隆本已心软,但是弘曕却等不到了,不久之后,弘曕去世。

允礼,他的一生无疑是十分有转折性的,幼年不受重视,母亲不受待见的境遇,养成了他无为而治的心境,同时也让他懂得感恩,而他的智慧,也让他在九子夺嫡中得以独善其身。

历史上允礼不是雍正害死的(允礼父亲是皇帝)(8)

而到了雍正,乾隆时期,他的能力得到释放,却没有选择贪污腐败,而是一心为国,成为皇帝治理国家的重要人才,最终受到了两代皇帝的重视,皇帝还亲自过继皇子给他,此等待遇,整个清朝罕见。

在康熙的35个儿子之中,允礼的结局可以说算得上不错,只可惜后辈无能,徒有前辈美名而去为非作恶,不得不说,允礼的一世英名,在儿子手中受到了玷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