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3147字,精读时间:6分钟

全球市场需求增长,带动中国企业加快产业链布局

2019年,全球肝素类药物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中国市场对肝素类药物抗凝适应症的认识与开发尚有不足,伴随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念的推广,低分子肝素制剂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中国肝素类药物生产企业立足全球市场,加大生产技术优化与产品研发投入,开辟肝素原料与肝素制剂同步发展的道路,建设从粗品、原料药到制剂的完整产业链。

肝素产业发展前景(肝素产业链布局完善)(1)

肝素类药物定义及分类

肝素是一种黏多糖类物质,具有抗凝血功能。肝素类药物包括肝素原料药与肝素制剂。肝素原料药是用于生产肝素制剂的原料,肝素制剂是可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肝素类药物形式。根据分子量大小不同,肝素原料药可分为标准肝素原料药与低分子肝素原料药,肝素制剂可分为标准肝素制剂与低分子肝素制剂。肝素制剂主要用于血液透析、导管术、体外循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的抗凝血处理,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栓的治疗,低分子肝素制剂因分子量小、副作用小、抗凝效果更好,具有更广泛的医学用途。随着对肝素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肝素类药物的临床适应症不断拓展,在心内科、肾内科、骨科、肿瘤科、妇科、呼吸科等全科室的疾病治疗中均可发挥辅助作用。

肝素产业发展前景(肝素产业链布局完善)(2)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包括提供猪小肠粘膜的生猪养殖、屠宰企业以及肝素粗品制造企业;中游环节主体为肝素原料药和肝素制剂生产企业;下游环节为临床用药市场。

上游:

肝素类药物行业上游市场参与者为肝素粗品供应商,包括生猪养殖、屠宰企业和肝素粗品生产企业。肝素粗品的主要原材料是生猪小肠粘膜,因此生猪养殖业和屠宰业的发展对肝素粗品的产量有较大影响。目前,受限于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较小,中国生猪小肠产量不能与生猪出栏量匹配。中国牧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把分散的畜产品生产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在规划的指导下,生猪小肠资源利用率有望提高,有利于肝素粗品的供给。肝素粗品生产企业主要为肠衣加工厂或肉联厂。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逐渐被行业淘汰。目前,行业内主要肝素生产企业均与肝素粗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中游:

肝素类药物行业中游包括肝素原料药与肝素制剂生产企业。肝素原料药的价格决定肝素制剂的成本。高品质原料药需要较高的生产技术工艺与严格的质量监控,因此供应增长有限,是肝素制剂企业重点争夺的资源。应用领域的拓宽有利于肝素制剂的市场规模增长,肝素制剂市场规模增长进而持续带动原料药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低分子肝素市场扩容空间大,作为治疗与预防性全科用药,低分子肝素制剂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肝素类药物市场是一个竞争机制相对完善的市场,肝素原料药的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为应对肝素原料价格突变和货源紧缺,国内肝素领域领军企业产品范围同时涉及原料与制剂。

下游:

肝素类药物行业的产业链下游为抗血栓、抗凝血以及其他适应症用药市场,涉及消费场所和消费终端。消费场所为各级医疗机构、社会零售药店,目前,肝素制剂的主要消费场所是各级医疗机构,公立医院终端仍主导肝素制剂医药市场,基层医疗机构占比较小。未来在"分级诊疗"等制度的影响下,社区医院、县医院的药品需求将带动肝素制剂在基层市场规模的扩张。消费终端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适应症患者与潜在患者,在国家倡导"治未病"以及坚持"预防为主"的背景下,高危潜在患者将逐渐形成预防意识,成为包括肝素制剂在内的抗凝血药的重要消费终端,并带动行业持续发展。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产业链

肝素产业发展前景(肝素产业链布局完善)(3)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14年肝素类药物市场规模为33.8亿元,得益于政策环境和需求增长的支持,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2018年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至50亿元。2014年至2018年,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3%。未来五年,低分子肝素制剂的销量增长仍将是驱动行业市场规模扩张的首要原因。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年预测

肝素产业发展前景(肝素产业链布局完善)(4)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原始用药需求增加与新适应症拓展

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的增加与临床适应症的拓展将推动对肝素制剂的需求。心血管疾病死亡一直位居居民总死亡原因首位,超越肿瘤及其他疾病,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依然面临严峻挑战。血栓性疾病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形式之一,肝素类药物作为抗血栓形成药物被收录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同时,肝素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拓展了肝素类药物的临床适应症,不仅局限于心血管病的防治,在心内科、肾内科、骨科、肿瘤科、妇科、呼吸科等全科室的疾病治疗中都可发挥作用。

· 抗凝意识提高与用药观念转变

随着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念的推广,低分子肝素药物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静脉血栓栓塞在血栓性疾病中常被忽视,低分子肝素制剂能够有效地治疗静脉血栓栓塞,临床医生教育的不断深入与临床用药观念的转变,促使低分子肝素制剂市场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状态。国际上抗凝血药物应用范围广泛,不局限于医院内科室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率也很高,例如:低分子肝素制剂被用来预防"经济舱综合症"。未来,得益于普通民众抗凝观念的提升,低分子肝素制剂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将更加普及。

· 营销体系完善与营销市场拓宽

肝素类药物企业在产品发展的过程中同步完善现有营销体系,拓宽市场渠道。在中国市场,肝素类药物企业通过经销商建立销售网络,注重对经销商的专业支持,定期进行销售技巧和产品知识培训。在国际市场,肝素类药物企业积极完成在国际市场的注册,有针对性地拓展潜在客户,进行全方位营销,与国际制药企业建立长期供销合作关系,在合作制药企业的帮助下,进行国际市场的拓展工作。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驱动因素

肝素产业发展前景(肝素产业链布局完善)(5)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发展趋势

· 应用领域拓展

用途方面:肝素类药物不仅用于抗凝血、抗血栓治疗,还可用作血栓一级预防用药及血液透析、抗肿瘤辅助治疗用药。发达国家药企积极在中国市场传播肝素类药物用于一级预防及辅助治疗的优势,不断培育医生及患者的用药理念。在此背景下,肝素类药物用途逐渐拓展至一级预防及辅助治疗领域;

应用科室方面:肝素类药物由心血管内科一线用药逐步发展成为全科用药。伴随着肝素类药物一级预防及辅助治疗用途逐渐深入人心,肿瘤科、血透科、呼吸科等众多科室对肝素类药物的需求量显著上升。

· 本土药企技术突破

政策的鼓励:为改善中国本土药企技术水平不足的现状,中国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改革临床试验管理的相关政策》以及《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鼓励本土药企提升技术水平与创新研发能力;

人才助力:近十年来,中国各地出台多项人才政策,引进生物医药领域高水平人才。人才是提升肝素制剂研发生产水平的关键要素,人才引进政策的相继出台有利于本土药企获得技术突破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发展趋势

肝素产业发展前景(肝素产业链布局完善)(6)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集中度较高,新企业进入壁垒高,严格的质量监控促使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逐渐被淘汰。长期来看,"带量采购"与"一致性评价"等政策的推广,会加速中国本土肝素仿制药企业的规模化进程,并不断丰富其产品类型、革新产业技术。但以生产仿制药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缺乏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若想取得与跨国医药公司相同的技术水平,中国制药企业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广泛吸收人才。

本文援引于报告《2019年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研究报告》,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您也可通过微信搜索小程序"头豹",海量报告随时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