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让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可能就是个阴谋!

莫言为什么会得诺奖(西方的阴谋浅论莫言得诺奖)(1)

先请看一个小材料:

苏联共有5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蒲宁(1933年)、帕斯捷尔纳克(1958年)、肖洛霍夫(1965年)、索尔仁尼琴(1970年)、约瑟夫·布罗茨基(1987年)。这些作家的作品有个共同点就是或隐或现地带有解构革命、反抗苏联政府的色彩。其中最著名的索尔仁尼琴当苏联解体后说了一句传播世界的话。他说:“我的所作所为对不起苏联和苏联人民,我的作品害了我的祖国。”

而莫言先生的作品主要就是揭露黑暗和丑陋的(他说过,他有个偏执,认为文学就是用以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的。),而他所揭露黑暗和丑陋的对象就是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们,这正合西方政客的味口。

我没研究所有获诺奖的文学作品,但可推断,获了诺奖的西方作家的作品中肯定有赞扬西方美(无论制度和人性)的作品,而赞扬东方美(也无论是制度和人性)的作品,不管如何优秀,肯定获不到诺奖。不信你去研究试试?

我记得莫言获诺奖时就有人提出的一个疑问:当时国内无论从声望还是艺术水平还是文学成就都有超过莫言者,为何得不到诺奖?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的作品对揭露中国社会的丑和中国人性之恶不够狠,甚至有赞扬美者,如何符合西方人的口味?又如何能获诺奖?

那么,西方人为什么偏好揭露中国社会的丑及中国人性之恶的作品和作家?因为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想搞乱中国,搞垮中国,以至能奴驭中国,让中国回归到赢弱的晚清。

为达他们的目的,文学作品(所谓精神粮食)则是最好的武器,也是风险最小,代价最少的手段。

因为作者在揭露丑恶时是带着恨的情感来描写的,读者看了其作品也会产生恨的情愫,总想消除这些丑恶,以免降到自己身上。当出现一负面热点事件,只要阴谋家振臂一呼,就会应者云集,就会造成社会动乱。而赞扬美的作者是带着爱的情感去描写的,读者看了,也会产生爱的情愫,并想得到她,保持她,别人要破坏她时,会奋起而抗争。这样,就能产生完全不同的两种民心。

这就很清楚了。西方之所以给莫言评诺奖,其目的就是想在中国文化人中树一根标标,带一个风向,妄想中国的文人都去揭露中国社会和人性的丑恶,让中国人都厌恶自己的国家,甚至厌恶自己,最后把一切罪恶都归结到中国政府身上,中国制度身上。让中国人去搞乱自己的国家。这就是他们的阴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