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圆觉传媒”,阅读精彩文章,让我们始终向光而行。

备考 托福(46备战托福)(1)

有人说,托福只是一场考试。

但对于我来说,它事关一种态度,一种抉择,或是一个必选的小目标。

有时觉得,因缘很奇妙,往往很普通的路口,可能不经意中,心就被突然地击中,由此天地便多了一分光彩。

01

我的英语水平很一般。

我其实不太喜欢学英语,除了应付各种考试,不想投入太多精力。但是研究生的课程,以及很多文献依然要用到英语,还有与学位挂钩的英语六级考试,所以还是离不开英语。

英语也确实很有用,尤其对科研工作。与单纯应试不同,研究生阶段后,涉及了更多的外文查阅,阅读国外诸多文献,的确让我大开眼界。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国外研究在某些领域确实非常深入。

托福考试,就是英语水平的一个测试。它通常用于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院校申请,一般要测试听说读写的技能,来考察学生的学术语言能力,以便学生能跟得上课程的进度。

我是典型的中国学生,表达能力几乎为零,读写能力尚可。幸好,研究生阶段的老师,有些是非英语国家来的,带着本土特有的口音,听力被训练得好像还可以。

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考托福。正如没有见过的东西,你做梦也梦不到。我的身边,打算出国读书的人,一个手掌都数得过来。同时,他们基本都是富家子弟,家里有实力支持四处游学。我的理想是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也没有资金实力来支撑,因此从来没有冒过出去的念头。

但是,凡事总有因缘,我有不得不参加考试的理由。托福考试,成了我短期要攻克的目标。

最终,我缴纳了考试费。考试的报名费大约一千多块钱,虽不至于天文数字,但仍给我很大的压力。那时我已经很少和家里要钱,学生每月补助100多块钱,虽然有其他收入,但依然要省吃俭用才行。当我交了钱以后,就立刻感觉自己非常英明了,先不说对自己的挑战,起码多了谈资,俺也是赶过时髦的。

那时,好想多挣点钱啊!有一阵子,我手头资金紧张又羞于借钱,加上论文也反复折腾身心,一个月瘦了二十多斤。后来钱的问题一解决,心里也就踏实了,便只剩下努力学习。

02

我感觉自己像个苦行僧,宴坐在撒哈拉沙漠。

我开始准备学习,着手看攻略、背单词、做真题。

攻略是战略。我先去了解了托福考试的历史、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然后在几个知名的论坛看过来人的经验分享,以及历年的真题和讲解。

背单词是基本功。我每天看红宝书,使劲背单词。方法和效果并不是重点,我想说的是,最深的情绪是寂寞。那时,想找志同道合的人很难,不像现在有各种微信群,听不到任何外来鼓励。我也不想让别人知道我在备考,因为这么用功显得我太笨拙了,不符合我一贯的人设形象。有时候,舍友们在打牌,我在背单词,他们准备睡觉了,我还在背单词。

听力就是那时练出来的。我感觉,托福的听力并不难,都是常见的校园对话,和生活场景,即使某些带着澳大利亚的方言,还是能听出来,甚至口音太字正腔圆都觉得太假,像电视台播音员在念稿。我采用的方法,就是常用的听一句写一句,直到全部句子都能写出来,效果还不错。

三段式作文,我背了一些。我发现这种风格,与现实生活很贴近,的确能够让人有更多的思考。比如一些人认为A,另一些认为B,然后你的观点。习惯了这种风格,写起作文来也就不难了,难的是词汇量还是要足够才行。

那时,我是有些孤独的!母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于出国学习还没有足够热情,感觉距离自己太遥远,完全不实际。比如,我是从来没有想过的。我像人群中的异类,做着痴心妄想的梦。

环境有时真的很重要,如果身边都是热血汉子,抛头颅洒热血也愿意。如果都在花前月下撒狗粮,估计每天只想看姑娘。

但诱惑就是用来抵制的,否则就没有啥意思了。身边有各种力量,时常过来拉拽着我。我还要露出迷之微笑,假装一根筋绕不过来弯。

“你已经很厉害了,人生要及时行乐”

“出去干嘛,外面月亮比国内圆么?”

“年纪这么大了,别瞎折腾了”

“出去容易,回来也许啥都没有了!”

“要花很多钱,先挣点钱再说吧!”。

03

有一阵不太忙,我偶尔跑到北京学习。

北京的确不一样,尤其还有新东方。

我有很多第一次,都是在北京。第一次坐地铁,我就像刘姥姥穿越到了鸟巢,在过站与反向两个错误选项中来回跳跃。第一次吃快餐,我被价格震惊了,两个面包片夹生菜和肉,就干掉了四十几块钱。还好,我一般有几个包子就能打发,很好养活。还有很多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与原来城市完全不同的气息。

偶尔,我也会去清北假装上自习。清北的学习氛围的确值得尊敬。我在很多学校自习室学习过,不同学校的学生面貌及关注点有很大不同。名校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素质外,在教材使用、授课方式、沟通渠道等也相对水平较高,能够听到国内外知名大牛亲自授课,学生的知识和见解自然不同。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人明明比你聪明,却还比你用功。我故意走的很晚,观察自习室内学生,十点以后还在猛学的比比皆是,没有人招摇闲逛,学习的氛围很是浓厚。

新东方,是个神奇的存在。

新东方之行,就像给我补打了一针兴奋剂,让我重新活跃振奋起来。

新东方会有免费试听,我便坐地铁跑去。去过线下培训部的人,估计都熟悉新东方特有的励志小册子。我第一次读到那些文字,简直心潮澎湃鸡血沸腾,恨不得立刻也出国学习。

当听过大牛老师授课,见过认真拼命的学生时,我才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之前的高傲一扫无余。自以为的努力,在人家面前只是平常,拼搏本来就是年轻人应有的色彩。

无数次的回忆起,大雪飘零的那个夜晚。教室中专心听课的学子,划满标注的本子,冒着热气的永和豆浆,搓着冻红的双手,沾满油腻的袖口,不堪负重的S形车痕,到处标示着青春与汗水的痕迹。

见世界,见众生,见自己。我的脑壳仿佛再次扩容,见到了更大的世界,见到了为梦想而奋斗的众生,见到了渺小的自己。你自以为的强悍,其实一点都不抗打,因为某些人的拼搏已然是一种习惯。他们除了外貌还是人类,也许DNA早强化为超级亚塞人了。

04

某种程度上说,大学已经成为人生的分水岭。这条线,隐藏着人生走向和高度,暗自为所有人标好了筹码。研究生正是重划这条线的机会,出国亦然。

马太效应无处不在,社会资源天然地向优秀者倾斜流动。普通人要完成逆袭,不仅仅是付出时间和毅力就可以了,最好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继续向前走,才能实现超越。

考试是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进行的。考场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张,邻座的女生拉肚子,我反复起立让她通行,消减了很多焦虑。我感觉作文还是写的一般,练习的有些少了。最后出成绩,虽然差强人意,但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

托福考试,给我带来最大的好处,也许不是英语水平的提升,也不是出国机会,而是看到了更多优秀的人在拼搏,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见到了真实的自己。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群体造就不同的人生。我喜欢拼搏的那群人,心怀梦想,激情四射,笑着流汗,奋力前行,就像阳光与火把,给了我莫大的力量。我很渴望成为他们,也想体验这热血的青春。

我想,年轻其实可以多走走,见世界众生,不要早早就随遇而安,不要轻易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要遇高人才能安,随波要随大海波,逐流也要逐那长江流才可以。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