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这个词,无论放在任何时代都是人类的“天敌”。这些年的疫情肆虐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触,当人们面对一种新型传染病的时候,所带来的那种恐慌和无奈依旧让人心有余悸。

现代医学已经很发达了,但要消灭“瘟疫”尚且需要时间。在古代社会当中医疗体系匮乏的状态下可想而知人们有多么的绝望。我国历史上有过几次瘟疫大流行,如天花病毒和鼠疫等。

明朝时期曾爆发过一次鼠疫,每天死亡上万人,是记录在史册中非常大规模的瘟疫。除此之外,在东汉时期我国还发生过一起比明朝还要厉害的瘟疫,这场流行病之下还逼出了一位“医圣”。

张仲景对瘟疫的贡献(东汉末年爆发瘟疫死伤无数)(1)

暴政下的瘟疫

这场瘟疫在历史中的记载仅寥寥数语,甚至一笔带过。如此轻描淡写的记录险些让人遗忘了在我国古代历史中还曾有过这么一段长达51年的“瘟疫斗争史”。

这场瘟疫被称为“史上规模最大”,疾病是从建安二十二年开始流行,然后持续了半个世纪才逐渐地消亡。这规模不亚于当年在西欧国家流行过的黑色病。

如此惨烈的事件可以说是中国人民面临的一场特大灾难,而瘟疫的流行起初也跟很多疾病一样得不到重视,最后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崩盘。

张仲景对瘟疫的贡献(东汉末年爆发瘟疫死伤无数)(2)

建安二十二年也就是我国东汉时期,在位的君王即汉灵帝。起初人们感染瘟疫之后的症状为发高烧、畏寒、头疼,这种症状像极了普通的感冒,于是人们把它当成感冒来治疗,但没想到吃了药也不见好。

随着症状的加重,许多人还患上了哮喘和血瘀,最后因为得不到很好的救治而死亡。而这种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当人们意识到的时候为时已晚,许多地方已经沦陷了。

汉灵帝这个人是个十足的昏君,他任由宦官霍乱朝政,完全不管百姓们的死活。当瘟疫蔓延的时候,他也没做出什么治理瘟疫的有效措施。

张仲景对瘟疫的贡献(东汉末年爆发瘟疫死伤无数)(3)

刚开始他会派人给百姓们送一些草药,但后来就不送了,让百姓们自生自灭。就因为如此才导致瘟疫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为后期的大爆发阶段提供了“温床”。

当时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医疗体系都没有。所以许多医生对这样的疾病几乎束手无策,只能随便开点治感冒的药物让民众们自己挺过难关。

这场瘟疫的大爆发除了朝廷的不作为之外,还跟当时的战乱不休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正值东汉末年时期,各种起义军蜂拥而起,整个中国处在生灵涂炭的境地。

张仲景对瘟疫的贡献(东汉末年爆发瘟疫死伤无数)(4)

瘟疫的规模

虽然史书上对这场瘟疫的记载很草率,但从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当中可以窥探到瘟疫给百姓们带来的伤害有多大。

当时由于朝廷暴政,再加上瘟疫流行,百姓们已经到了绝望的境地。而此时一个人出现了,打着拯救苍生的旗号获得了数十万民众的支持,此人便是张角,他就是著名“黄巾起义”的策划人。

张角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拥护,是因为他当时承诺免费帮百姓们看病。这无疑成为了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东汉人民的“救世主”。但这场瘟疫没有因为张角的出现而消亡,反而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张仲景对瘟疫的贡献(东汉末年爆发瘟疫死伤无数)(5)

汉灵帝死后,董卓把持朝政依旧不管百姓的死活。此时曹操挥动起“清君侧”的大旗去讨伐董卓;孙坚也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刘备在靠着卖草鞋的浑噩日子中有了“光复汉室”的鸿鹄之志。

就这样东汉末年三国的大戏正式拉开序幕,他们一边克服着瘟疫的肆虐,一边重新划分着中国的版图。三国时期许多著名的战役都跟瘟疫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说赤壁之战,在《三国志》里有过一个记载说“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其中提到了曹操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大疫”。

张仲景对瘟疫的贡献(东汉末年爆发瘟疫死伤无数)(6)

据统计这场战役死亡人数高达80万,其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是死于瘟疫,而非战争。赤壁之战后孙权攻打合肥,曹操派出一队人马前去抵御,没想到还没开战他们就感染瘟疫而死。

由于当时消杀条件不够成熟,死亡的人越多,尸体腐烂带来的环境污染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瘟疫蔓延的重要因素。

可怕的是,这场瘟疫在爆发之前,东汉的人口为5600万。两年之后,人口仅剩下一千多万,足足减了五分之四。这样的速度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鲜少的。

张仲景对瘟疫的贡献(东汉末年爆发瘟疫死伤无数)(7)

在这场瘟疫之下,许多民众苦于找不到治愈的良方,很多人只能等死。但也有些人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一直在寻找求生的方法。

瘟疫的治疗

乱世中会出英雄,瘟疫之下也会出圣人。瘟疫之下许多人都在竭尽全力地寻求解救自己的良方,为之努力的人当中就有一位医生,他就是人称“医圣”的张仲景。

张仲景是今河南南阳人士,瘟疫爆发的时候南阳也无法幸免。张家本是一个大家族,人口都有两百多人,然而经历了瘟疫之后,家族三分之二的人口因感染瘟疫而死亡。

张仲景对瘟疫的贡献(东汉末年爆发瘟疫死伤无数)(8)

面对瘟疫的蔓延,张仲景心中悲愤不已。那些年他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百姓们被瘟疫折磨得苦不堪言。他仔细观察了各位感染者的症状,在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得出了这场瘟疫的源头就是伤寒的结论。

这些年他一直对伤寒症持续研究,瘟疫让他坚定了要把研究付诸于实践的信心。于是他经过数十年的含辛茹苦,终于编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本医学著作。

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张仲景对瘟疫的贡献(东汉末年爆发瘟疫死伤无数)(9)

虽然这场瘟疫并没有因为张仲景这本医学典籍而很快消亡,但他对后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明朝时期的那次鼠疫流行之所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除了朝廷的积极治疗态度之外,跟《伤寒杂病论》有着很大的关系。那时的医学相较于东汉有了大发展,许多医生都是基于这本著作去研究医学。

因此当瘟疫流行的时候,医生们也有了诸多参考文献,可以很快地找到治疗瘟疫的有效方法,所以才使得瘟疫没有造成很大的社会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