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学是其主要代表。儒学的鼻祖孔子,上承周礼,下启百代,对中华文明影响至深。虽然不能苛求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为当今社会开药方,但是我们显然不能轻易抛弃孔子。

子不语怪力乱神几时休(子不语怪力)(1)

孔子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是先进和智慧的学说;在今天的中国是文明的深厚底蕴,是定力的重要源泉。

孔子身处乱世,向往和平。面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天下”,发出务实和平的声音。希望人们约束自己,克己复礼,提倡仁政,反对霸道,目的是要恢复正常的封建秩序和当时的社会正义。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形成了影响非常大的儒家学派。后来的儒家学者托名孔子写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通“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子不语怪力乱神几时休(子不语怪力)(2)

他不谈论怪、力、乱、神,而主张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强调敬鬼神而远之,不能事人焉能事鬼。目的是要引导人们去怪守正,抑力尚和,定乱达治,重人轻神。总之,是提倡人应当尊重人本身,人们要注重实现现世的幸福。

“怪、力、乱、神”这四样东西是孔子所不喜欢讲的,不喜欢研究的。这四样东西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几时休(子不语怪力)(3)

有人说:什么是怪,比如现在报纸上电视上讲的许多奇闻怪事就是怪。电影上媒体上宣传的战争,暴力,打架斗殴,黑社会就是力。现在人们心里浮躁,思想纷乱,精神空虚那就是乱。社会上出现的新的宗教组织歪理邪说就是神。

这些现象在社会衰乱之际特别多,一个人也只有达到了智慧的境界,懂得了人生的真理,才能泯除怪力乱神,而归于真实平淡,这也是当今社会教育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子不语怪力乱神几时休(子不语怪力)(4)

成天神神叨叨,宣扬怪、力、乱、神,这是巫婆神汉,邪教会道门的专业。

孔子不愧为一代伟大宗师,他研究正能量、宣讲正能量、传递正能量,至今仍然是我们的榜样。

正因为儒学充满了正能量,有人称儒学即是仁学,是道德之学、价值之学。又由于儒学千百年来深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解决人们精神信仰的种种困惑,也有人称儒学即是儒教。

子不语怪力乱神几时休(子不语怪力)(5)

受儒学的影响,中华文明不尚虚妄,反对偏颇,主张和而不同,赞美太平盛世,致力于大同世界。由于中国价值观念崇尚正大光明、厚德载物,倡导和合文化、经世致用,主张爱国一家,包容发展,看重协和万邦、与邻为善,所以历千载而不衰,处今世而尤奋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表达着中国价值观的道德自信和宽阔胸襟,是中国与世界友好相处、共创繁荣的伦理承诺。

“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子不语怪力乱神几时休(子不语怪力)(6)

来源 |《中国定力》

点赞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