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龙泉镇与杨武乡交界的山区里有一处金汞矿遗址,这里原来生活着2万多人口,后因汞矿资源枯竭而被遗弃。规模相当于县城的生活区自从90年代大部分人搬走后就剩下几乎坍塌的厂房还有为数不多的老年人。

贵州省丹寨县汞矿遗址(贵州丹寨有座资源枯竭而遭到废弃的城镇)(1)

唐朝丹寨就有土法开采金汞矿的记载,1940年国民政府与贵州矿务局共同管理三都、丹寨两处金汞矿,并于同年开设38厂,丹寨县的金汞矿从此进入大量开采阶段。1952年都匀专署公安处劳改科接管矿区半场,1953年转交贵州省公安厅接管,同年挂牌贵州省地方国营丹寨汞矿厂,代号125厂。正值国家一五发展计划,汞矿厂成为当时重点发展项目,还请来苏联专家。苏联专家也就是苏联国内的两位熟练工人,我方开采技术落后也只能请苏联专家。

贵州省丹寨县汞矿遗址(贵州丹寨有座资源枯竭而遭到废弃的城镇)(2)

民国时期开始的38厂是军官企业,矿工大部分都是被押解来的劳工,跟当时所说的抓丁性质没什么两样。贵州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大溃败顾及不到38厂,抓来的矿工全部逃跑。贵州解放后汞矿厂已经停产两年有余,正常开工又没有人手,最后还是都匀专署劳改科的领导有办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找来一千多人,汞矿厂得以正常开工。前来的矿工不断增多,汞矿厂就成为一个庞大的生活区。

贵州省丹寨县汞矿遗址(贵州丹寨有座资源枯竭而遭到废弃的城镇)(3)

说旷工就是好听,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群劳改犯。刚解放的时候国民党军队残余力量还在贵州山区活动,还有就是当地的土匪也相当地猖獗,两股力量经常合伙下山烧杀抢夺,祸害老百姓,甚至还攻击当地的专署办公,不少村民和地方工作人员遭到杀害。毛主席的剿匪令一下达,卷席整个大西南的剿匪行动,搅乱西南多年的匪患最终被解放军给解决。

贵州省丹寨县汞矿遗址(贵州丹寨有座资源枯竭而遭到废弃的城镇)(4)

起初入住的矿工就是剿匪而来的劳改犯,其中大部分都是国民党军队的顽固分子及其作恶多端的匪首。国民党残军大部分都是低下层军官和兵撇,大官的押到功德林去改造,低下层官兵只能在这里干苦力活。为防止改造人员逃跑,还派来军队值守,改造人员看到解放军荷枪实弹值守也不敢跑。

贵州省丹寨县汞矿遗址(贵州丹寨有座资源枯竭而遭到废弃的城镇)(5)

随着开采量的增大,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多,改造人员最多时超过两万人。随着社会环境逐步稳定,改造人员大部分被特赦释放,但这释放人员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最后将释放人员转为职工。职工家属也跟着来到这里生活,后来有修建生活区、医院、银行、电影院和菜市场等民用设施。超过3万人的生活区让深山里的矿区变得热闹起来,并转变成当地的一个集市,附近的村民还有矿区职工和家属打成一片,赶场天的时候这里很是热闹。

贵州省丹寨县汞矿遗址(贵州丹寨有座资源枯竭而遭到废弃的城镇)(6)

矿区的职工及其家属跟当地村民的不断融合已经基本上被完全地方化,认亲、攀亲通婚等使得职工跟当地的少数民族生活更加的紧密。电影院对外开放,对村民既好奇又带有几分神秘感,为这新鲜的玩意儿整得头破血流。学校招生也逐步面向社会,使得当地适龄孩子不再为上学路途遥远而发愁。

贵州省丹寨县汞矿遗址(贵州丹寨有座资源枯竭而遭到废弃的城镇)(7)

这栋房子就是当年的地税局,几万人的生活区,民生消费相当的庞大,地税局的入住为当地的各类商业机构带来极大的方便,起码不用跑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搬离业务。地税局的存在不仅方便当地的从商人员,还能提高矿区的地位。乡镇级也就是地税所,而这里入住的是地税局,矿区的行政地位比乡镇级还要高。

贵州省丹寨县汞矿遗址(贵州丹寨有座资源枯竭而遭到废弃的城镇)(8)

电影院不仅是当地文明的标准,更是了解世界的窗口,要知道在90年代之前,通讯相对落后,对外界的了解只能是口语传达,电影充满神幻的画面就是人们了解外界和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仅是人们的精神支柱,还是社会青年的婚姻桥梁,记得 小时候看见人家请女孩看一场电影就成为人家的老婆,想必在相同的时期,在这里的情况也差不多。

贵州省丹寨县汞矿遗址(贵州丹寨有座资源枯竭而遭到废弃的城镇)(9)

辉煌的时刻总是那么的短暂,开采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加快了资源的枯竭,再加上污染环境的严重,丹寨汞矿在1990年永久性闭停。辉煌几十年的汞矿生活区,超过3万人的因开采汞矿而形成的小城,不到半年的时间走向冷清。起初还有几十人守护矿区,几年后退休要少一部分人,人老去世又少一部分人,直到最后没有人守护,矿区的厂房和职工宿舍楼残破不堪。丹寨县工矿区最后变成一处遗址,现在已经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省丹寨县汞矿遗址(贵州丹寨有座资源枯竭而遭到废弃的城镇)(10)

几十年前开采技术不够先进,再加上矿渣没能有效处理,矿渣含有重金属,大部分矿渣都是存放着平坝存放,释放出来的重金属跟空气和河流解析,使得当地的环境污染很严重。整个矿区和方圆几公里内都不长草。1990年关停矿区,经过30年的自然恢复,整个矿区现在已经是青山绿树,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这里以后将会是一处旅游热土。

贵州省丹寨县汞矿遗址(贵州丹寨有座资源枯竭而遭到废弃的城镇)(11)

大爷70多岁,矿区附近开个小卖部,本以为是矿区守护职工,后经聊天得知是附近的村民,矿区的职工已经搬走完。丹寨县国营汞矿厂存在的时间也就40年,但是在40年的时间里为国家建设付出巨大贡献,也给一代采矿人留下一段艰苦但又很美好的记忆,向伟大又可爱的采矿工人致敬。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 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