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在个人看来,决定商品价格有三个因素,一个是供给,一个是需求,最后一个是通胀。最根本的是由供需所决定的,而供需的弹性将决定了商品价格变动的幅度与速度,为我们挖掘商品价格未来走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考。

比如说某产品供应弹性很低,需求弹性很高,那么价格就很容易出现趋势性大涨与大跌;如果某些产品的供应与需求弹性都很高,没那么价格很容易出现短期暴涨暴跌的情况。

供需弹性

在谈供需弹性之前,我们首先得了解下什么叫做供需弹性。有的地方给需求弹性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指的是单位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这种定义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畴。

本文对需求弹性定义是,需求增加或者降低的速度,相反供给弹性的定义是:供给增加或者降低的速度

很显然,每一种商品的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都是不同的,这也就造成了其价格走势的千奇百怪,但是我们如果想要洞悉价格的奥秘,就首先得慢慢来解构供需弹性的秘密。

影响供给弹性的主要因素

根据个人的观察,我将决定供给弹性的几个因素分为:供给分布、可替代性、运输、库存、生产与建设周期、边际成本

供给分布

商品或者原材料的供给在全球或者局部的分布情况是考察供给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供给越分散,则供给弹性越高,供给越集中,则供给弹性越低

因为如果供给过于集中,那么供给地很可能因遭遇自然问题或者是由于政治原因,瞬间增加或者减少大量供应,从而会导致价格的巨大波动。如中东地区是全球原油生产的集中地,两伊战争导致油价出现剧烈波动。

商品的弹性影响因素(影响商品供需弹性的关键因素研究)(1)

可替代性

可替代性是指该商品被其他商品替代的可能性。商品的可替代性越强,则供给弹性越弱,可替代性越弱,则供给弹性越强

因为替代性越强,一旦商品短缺,其他替代商品则可以弥补供给,从而降低供给波动。如豆油、棕榈油以及菜籽油等等具有较强的相互可替代性(如下图棕榈与豆油指数走势几乎一致),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替代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以及替代品本身的供给弹性。

商品的弹性影响因素(影响商品供需弹性的关键因素研究)(2)

如天气是三者之间的共同影响因素,如果是因为天气,三者可能会同时受到影响,如果只是局部气候变化,那么替代性就会变强;另外,某些商品的替代品占比太少,亦不能够带来替代效果。

运输

运输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运输的距离,一个是运输的成本变化,一个是运输方式的多样化,一个是贸易的问题。如果运输的速度很慢,那么有可能会短期内导致商品需求市场与供给市场的脱节,从而导致短期供给不足。换句话说,运输越容易,供给弹性越弱,运输越困难,供给弹性越强

比如说原油严重依赖于海运,一旦因为战争导致马六甲海峡或者某些关键航道被封闭,那么将会导致原油的价格很容易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因此目前也有很多国家采取管道的方式来运输原油,大大降低了这种风险。

商品的弹性影响因素(影响商品供需弹性的关键因素研究)(3)

再比如说2018年中美贸易战导致美国大豆被加关税,从而导致了美豆价格持续下滑,但是国内豆粕价格却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主要是因为运输层面出现了问题,生产的大豆无法被直接供给。

库存

库存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一个缓冲带,以免造成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并影响到实际的生产。理论上来说,库存越容易,供给弹性越弱,库存越困难,供给弹性越强。

库存的多少主要与商品的储存成本有关,比如说原油需要建立储油库,而储油库又涉及到建设、安全等等方面,其储存成本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原油是战略物资,通常各个国家都有战略储备。其中最多的日本也不过180天不到,而中国可能只能用90天不到。

另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豆粕,由于豆粕不耐存储,而大豆是可以长时间存储的,在价格上就会表现出一些差异,如美豆指数与豆粕指数虽然总体价格走势类似,但是在上涨与下跌幅度方面总是存在着差别。

商品的弹性影响因素(影响商品供需弹性的关键因素研究)(4)

生产与建设周期

当价格上涨以后,企业利润增加,才有钱去扩产,然后供给会增加,但是供给的弹性与品种的生产建设周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理论上,生产与建设周期越长,则供给弹性越强,生产与建设周期越短,则供给弹性越弱

这里举一个很好的例子,橡胶在种植以后需要5年的时间才可以开割,7年时间才能够稳定产出,这就导致如果需求短时间快速增加导致价格上涨,但是供给却不能及时提供,这也就导致了价格很容易出现长期性的上涨或下跌趋势。

商品的弹性影响因素(影响商品供需弹性的关键因素研究)(5)

如图所示,如果忽略金融危机的影响,实际上橡胶经历了2001-2011十年的大牛市,然后从2011-2020年经历了一波长达10年的大熊市。

在讨论生产与建设周期的时候,我们还得注意其生产与建设的可中止性,其投入产出比,如果一个项目的投入很高,那么就不太可能随时终止或者是淘汰,而是需要硬着头皮等待价格回转。而有些生产与建设的成本很低,随时可以停止,这就导致弹性很低。

同样举例橡胶,如果橡胶生长已经达到4年时间,不太可能会因为价格低而全部砍掉,这样成本上就划不来。但有的品种生产线可以转产其他产品或者是停止建设。

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所需要支付的额外支出,每一个品种是不一样的。有的产品初始投资很高,边际成本很低,有的是初始投资很低,但边际成本很高。理论上来说,边际成本越低的产品供给弹性越弱,边际成本越高的品种供给弹性越强

因为一旦价格下跌或者上涨,对边际成本低的品种来说,不过是利润高与低的问题,会影响到未来的投资计划,但是不会影响到现时的供给。如果边际成本很高的话,那么价格如果大幅度上涨或者下跌,那么企业的供给可能大幅缩减或者增加。

影响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

根据个人的观察,我将决定需求弹性的几个因素分为宏观经济、消费级别、消费结构变化、需求分布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是最难把握的部分,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太多,而影响又是最为广泛的。需要投资者具有相当丰富的知识结构,才能准确的判断。当然,个人也认为这是所有供需弹性影响因素中最难判断的部分,也是考验投资者水平的一个标尺。

宏观经济水平影响人们的收入与消费,从而会影响到人们对于商品的需求,而这种对商品需求的增长与降低几乎会涉及所有的商品,也会酝酿每一次商品市场的超级熊市或者牛市。理论上来说,经济增长越快,则需求弹性越强,经济增长越慢,则需求弹性越弱

商品的弹性影响因素(影响商品供需弹性的关键因素研究)(6)

在过去的20年间,最好的机会来源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商品需求快速增长,从而塑造了商品领域的超级大牛市。而在2008年之后,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产能的不断扩充,供给不断增加,需求增长的速度放缓,导致了为期5-8年的商品熊市。

消费级别

在消费品领域有可选消费与必选消费,同样地在商品领域也是如此,不同产品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需求特性是不同的。理论上来说,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弱,而可选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强。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最高层的层次往往在经济萧条中会被优先抛弃,而最底层的需求降低速度会比较慢,甚至会增加。

举例来说,当经济下行的时候,人们吃肉的需求会下降,进而导致大豆的消费会相对减少,而对于大米等商品的需求却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如下图豆一指数与郑麦指数的比较我们很容易看出,在2001-2007年间大豆的价格上涨远超过郑麦,但是在下跌的过程中,大豆需求减少的速度要高于郑麦。

商品的弹性影响因素(影响商品供需弹性的关键因素研究)(7)

消费结构变化

实际上消费结构变化与上述的消费级别有一定的关联性,因为人们的需求增长总是从最低级向上层增加,从上层向下层减少。但是这里单纯列出来是因为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一个变量,在不同的周期内是不同的。理论上,消费结构变化越快,则需求弹性越强,消费结构变化越慢,则需求弹性越弱

不同的消费商品具有不同的级别,而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当下消费结构有关。比方说如果当下已经人人吃肉,那么经济增长就不太会对肉类消费造成太大冲击,反而对龙虾等更高级别的消费有影响,这就是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

需求分布

需求方分布很重要,决定了是否在某一个时间段,需求会快速增加或减少。理论上来说,需求分布越分散,其需求弹性越低,需求分布越集中,需求弹性越高。

还是以豆类为例子,目前中国人对猪肉的消费是最为集中的,而猪肉养殖最需要的饲料都是豆粕,因此中国人收入的增加对豆类需求的影响是最高的。相反,欧美人主要以牛肉为主要肉类,而牛类养殖的需求与猪肉有很大不同,所以就导致了需求存在不同。

除了地理上的分布以外,还有上游产品的分布情况,亦是如此。如焦炭的上游产业主要是钢铁为主,表现非常集中,而有些品种的上游则相当分散。

供需弹性买卖法则

建议参与供给弹性相对较弱,而需求弹性相对较强的品种,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不建议参与任何需求弹性较弱的商品,因为这类商品的价格不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

当一个供给弹性很弱的商品遇到需求的大爆发,那么就很容易产生超级的牛市。

当一个供给弹性很弱的商品需要需求的降低,那么很容易产生产期的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