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诵读:

饮 马 歌

曹 勋

边头春未到,雪滿交河道。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岁华老。

作者简介:曹勋(1098—1173年)河南人。徽宗宣和五年进士及第。靖康之难时随徽钦二帝被押北上,后逃离金营,1141年出使金邦议和。传世作品有《松隐文集》等。

宋诗词经典诵读(王秋海宋诗词诵读)(1)

词赏:这是一首边塞词。此词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感伤之情,曾唱遍军营。首两句写了边关的气候严寒,遍布积雪,风沙恶劣。次两句是写边境傍晚之景。日暮时分,夕阳洒在沙漠上,黄沙发出一片光亮。远处烽火台上点着烽火,其烟升到云间越变越小。接着两句的鸿雁和月亮是最吸引人的。末两句则直接抒情,作者因思念家乡暗自垂泪,那泪水浸湿了战袍,渲染出了一片凄情。因为他一直在军营,年事一高,应告老还乡了。这首词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宋诗词经典诵读(王秋海宋诗词诵读)(2)

宋词诵读:

夜 游 宫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宋诗词经典诵读(王秋海宋诗词诵读)(3)

词赏: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尽管此时作者已经离开前线,但他仍抱着驱除胡虏,收复中原的志愿。上篇写梦。首两句记梦,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图,大雪纷飞,胡笳淸脆。接着的几句,看到无声的铁骑,绵绵不绝的流水,作者猜想这应该是雁门、青海一带。作者为什么会梦到边关呢?因为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失地,这是作者的一块心病。下篇写梦醒后的感慨。梦醒后,作者看到一片凄寒之景,灯火寂寂,天将破晓,心境愈发悲凉。特别是末三句“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作者虽说是年老鬓如霜,可收复故土的心不死,仍然是慷慨激昂。

宋诗词经典诵读(王秋海宋诗词诵读)(4)

宋词诵读:

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词赏:这首词是作者七十岁时所作。虽年愈古稀,却心系国事,渴望王师早日收复中原。上篇回忆自己早年的戎马生涯,慨叹其后年长闲置,报国无门的境遇。当年作者抗金杀敌是何等英勇,可不到半年就被调离前线。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是梦中出现,而自己只能看到久久弃置的戎装。哎,南宋朝廷无心收复失地啊。下篇抒情。想到胡虏未灭、自己的青春不在、报国无门,作者不禁老泪纵横。末三句道出了作者一生的悲剧,其中含有无限愤慨。“天山”代表抗敌前线,而“沧州”则是闲居之地。作者回顾自己的一生,发现自己的心始终在抗金战场上,而身却老在沧州,这是他所没有料到的。“谁料”二字写出了作者的失落和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宋诗词经典诵读(王秋海宋诗词诵读)(5)

宋词诵读:

秋 波 媚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词赏:这是一首登临之作,这时陆游48岁,这段时间,是作者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期,全词表达了收复中原的热情和信念。上篇写登高望远。首两句描绘出一幅边关秋色图,悲壮而雄浑。时值秋天,号角声响起,烽火照耀着高台。接着的三句作者表现出誓死取胜的决心,站在高兴亭上北望长安,并将酒洒在地下,立誓收复长安。“此兴悠哉”,将作者志得意满的神态展现了出来。下篇抒怀,预祝胜利。首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毫情,正是由于暮云散去,月光皎洁,作者看的更远,望的更清晰。他仿佛真的看到了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柳,长安城南的曲江,他们正期待南宋的军队早日胜利归来。

宋诗词经典诵读(王秋海宋诗词诵读)(6)

诵读作者 王秋海

美术作者 任金良

整理作者 常小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