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林伦伦 侵删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信息学习、交流,非商业盈利用途。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小编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时下重经济,有钱就任性,所以对人动辄尊称“老板”。潮汕话则称老板、财主为“头家”,犹粤方言之“事头”;老板娘称“头家奶”,犹粤方言之“事头婆”。

“头家”之称,近代汉语便有,如《红楼梦》第十二回:“写一个赌钱输了外人的账目,借头家银若干便罢。”这个“头家”指的就是设摊赌博的人,潮汕话的叫法,当是此称的引申发展。

姜家二小姐侯家小少爷(头家桩家家长)(1)

设摊赌博的人,潮汕话也叫“桩家”。赌博中主赌,让其他人下注以博胜负的人叫“桩家”,主赌叫“做桩”。江浙话与潮汕话相同,鲁迅《阿Q正传》:“桩家揭开盒子盖,也是汗流满面的唱。”又:“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十里之外;他只听得桩家的歌唱了。”

行铺的经理,潮汕话过去称为“家长”,“长”音[dion2](帐2),不读[ziang2](奖2)。“家长”在近代汉语中是店中伙计对经理的称谓,后来别人也跟着称呼,便成了经理的专称,但解放后此称几乎为“经理”或者“老板”所取代,年轻人都不讲了。

姜家二小姐侯家小少爷(头家桩家家长)(2)

“家长”一词,明清时多用以指东家,多是仆人、伙计对东家、老板的称呼,仍有“一家之长”的意思。《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众家人听得家长声唤,都走拢来看时,过迁已自去得好远。”又《施润泽滩阙遇友》:“工人知是家长所为,谁敢再言。”《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只见家里小厮叫做秀童,吃得半醉,从外走来,见了家长,倒退几步。”潮汕话以“家长”指经理的义项,可能就是从指东家一义引申出来的。又“长”,《广韵》养韵字,阳、漾、养韵字潮音文读为[iang],白读为[ion],知母字潮汕话文读为[z],白读为[d],故“家长”的“长”字潮音文读为[ziang2],白读为[dion2],且文白别义,文读指一家之长,如“学生家长”;白读指行铺经理,如“米铺个家长”等等。“家长”指行铺经理一词,今已几乎失传。但有时形容人摆谱,装出一副老板相来,说“伊张到dion2 dion2”,即是这个“家长”的“长”。

姜家二小姐侯家小少爷(头家桩家家长)(3)

官家或富贵人家的子弟,潮汕话旧时尊称为“阿舍”,在东南亚潮人中仍保留此称,如泰国的“午楼舍(郑午楼)”、“慧如舍(谢慧如)”等等。但在中国大陆原乡,则多以之称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年青人,也重叠而为形容词“阿舍阿舍”,或者称此类人为“阿舍坯阿舍坯”。如说:“个物阿舍坯阿舍坯,力食惰作好踢跎(那家伙是个公子哥儿坯子,好吃懒做喜欢游玩)。”

姜家二小姐侯家小少爷(头家桩家家长)(4)

“舍”原是官名“舍人”的简称,后官称贬值,遂以之称官家子弟,犹言少爷、公子。元·关汉卿《救风尘》一:“自家郑州人氏,周同知的孩儿周舍是也。”元·武汉臣《玉壶春》二:“近日有个客人,姓甚,唤做甚舍。”《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懒龙掣住其衣,问道:‘你不是某舍么?’”《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等待明天,便唤家童小乙来,跟随友大舍往山上说来。”

姜家二小姐侯家小少爷(头家桩家家长)(5)

家中的小孩,潮汕话戏称“小幺”,如说:“撮地豆挈出来乞群小幺食(把花生拿出来给孩子们吃)。”小幺,旧时指少年男仆,《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有两个小幺儿在那里伺候。”《红楼梦》第八回:“不值什么,你们说给我的小幺儿就是了。”又第三十九回:“贾母又命拿些钱给他,叫小幺儿们外头玩去。”《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咱们回来带着小幺儿们在这园子周遭散诞散诞。”《孽海花》第十五回:“台阶上三四个小幺儿在那里搂着玩呢。”潮汕话把小孩叫“小幺”,可能是从北方话的这个“小幺儿”而来的,其传播渠道可能是戏曲。

姜家二小姐侯家小少爷(头家桩家家长)(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