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十字会基层动态(陕西省红十字会做客华商全媒体直播间)(1)

今年的9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急救日”,主题为“终身学急救,救护伴我行”。9月8日上午9时30分,华商报改版25周年——“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民生热线第21场准时开启,省红十字会二级调研员、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督导师、省应急管理厅防灾救灾专家库专家张元菊,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王淼、艾小华做客华商全媒体直播间并接听热线,现场给大家解答关于急救的相关知识,向大家演示正确的急救方法。

活动持续进行的一个半小时里,不断有市民打进热线咨询各类急救知识。三位嘉宾结合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并向直播间的观众们普及专业的急救知识。

急救知识很重要

盲目救援不可靠

市民任女士想知道,如果平时逛街时遇到了需要急救的病人,自己能够做些什么?

张元菊表示,如果市民没有学习过相应的急救知识,不建议对病人进行盲目施救,若想提供帮助,可在确认现场安全和做好自我保护的前提条件下,拨打120,同时大声呼救,寻求懂急救的人员帮助,评估伤情,陪伴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等待120。如果盲目对病人进行施救,反而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若市民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在施救时,要先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如沟通无障碍可直接询问患者。若患者晕倒在地,首先拍打患者两侧肩膀,在患者耳边大声呼唤,若患者有反应可进一步询问;若患者没有反应,可进一步检查患者的呼吸,要求不少于5秒钟,不多于10秒钟,若发现患者无意识、无呼吸,立即按照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顺序进行心肺复苏施救。

张元菊介绍,胸外按压要求部位准确,力度合适,回弹充分,频率正确。按压部位在两乳头中点,手掌根部接触病人胸部皮肤,双手掌根重叠,十指交叉相扣,定位手的5个手指翘起。按压时利用自身躯干重量垂直下压。每次按压后迅速放松回弹,按压深度成人5~6cm,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连续按压30次为一组。

开放气道前需要清除口腔、气道内分泌物或异物,有义齿者应取下,可采用仰头提颏法、仰头抬颈法、双下颏上提法等方法打开患者气道。最后以每秒1次的频率进行人工呼吸,捏住鼻子,包住嘴巴密闭吹气,连续吹2口气,中间间隔1秒钟,每次吹气使胸廓微微隆起即为通气有效,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按压30次,吹2口气为一个循环,连续完成5个循环操作后,重新判断呼吸,是否施救成功。

学过一些急救知识

救援失误伤害对方是否担责?

小李是一名高校学生,平时学过一些急救的知识,但一直没有付诸实践,他想知道,如果在实际救援过程中,因自己救援的失误伤害了对方,是否会承担一定的责任?

王淼说:“请您放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国家已经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了。”王淼介绍,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其中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此,该规定又被称为“好人法”。鼓励大家进行见义勇为,勇于施救。

王淼说,如果小李还不放心的话,可在参与施救时大声呼叫援助,并且让身边人帮忙拍摄,在做好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留存记录,这样就能够做好自我保护,打消施救顾虑。

王淼建议,有意愿掌握急救技能的市民,可前往省红十字会等专业机构进一步学习,考取相应的证件,这样在救援时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到对方。

运动受伤应该怎样处理?

张先生平时爱好打篮球,常出现脚扭伤的情况,他咨询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王淼表示,当发生拉伤扭伤后,应采用“rice”原则,第一时间停止运动休息,若感到剧烈疼痛或扭伤处发现肿胀,在伤患处进行“8字包扎”固定,同时可以采用冰敷缓解疼痛,冰敷时应找一块毛巾类的物品包住冰袋,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随后抬高伤肢。如果疼痛明显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王淼强调,扭伤后一定不能立刻热敷,也不能抹红花油类等活血的药物,这些都会加重脚部的伤势。

网络自学急救知识

遇紧急情况能否参与救援?

宋女士称自己曾在网络短视频上学过一些急救知识,想知道如果遇到了需要帮助的病人,她能不能上前救援?

张元菊说,网络学习的救援知识是有效的,但是可能不全面,为了避免患者的二次损伤,建议宋女士及时拨打120,同时大声呼叫援助。

张元菊说,“就‘晕倒’这一个情况来说,它有不同的病因,不能单纯看到晕倒的行人就认为可以做心肺复苏,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急救,得根据患者情况做详细的判断。”

艾小华说,进行急救的关键,是科学的方法和相关的急救知识,这二者缺一不可。她建议宋女士可以来陕西省红十字会报名面向社会普及急救知识的“群众班”,在经过系统学习后通过考核,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书。

红十字会救护员证书培训的内容主要有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救护概论;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应急救护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要领,救护员证书培训的方法主要有课堂讲授、实操练习、情景演练等。

急救知识要普及

关键时刻用得上

家住长安区的王先生说,有时候会在公共场合看到“救命神器”,想知道“救命神器”究竟指的是什么?有了救命神器一定能救命吗?

艾小华说,“救命神器”指的是自动体外除颤器,也被简称“AED”。她介绍,心搏骤停患者,尤其是心源性猝死伤病员心脏停博前,心脏有可能会经历“室颤”的过程,这是一种严重的异常心律,心肌发生快速不规则收缩,类似颤抖,此时心脏无法将血液推送入血管。

“使用AED的目的是让外在的电流通过心脏,终止室颤过程,进而促进心脏自主节律的恢复。”艾小华说,AED对于发生“室颤”的伤病员,每延迟除颤1分钟,其成功的几率会将会降低7-10%。因此被称为救命神器。

“但是有了救命神器,不一定就能救命。”艾小华解释,这和伤病员的原发疾病、使用AED的时机有很大关系。而且,AED一定是要和心肺复苏一起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效果。

想学习专业急救知识

如何报名?

李女士今年26岁,在看到直播后萌生了学习专业急救知识的念头,咨询相关培训课程怎样报名?

王淼介绍,目前应急救护培训包括2-4学时的应急救护讲座、4学时的心肺复苏培训、8学时的初级救护员培训、16学时的救护员培训、48学时的救护师资培训等,也可以根据受训方职业、年龄、实际需要做定制课程。

“《红十字会法》明确规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是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王淼介绍,红十字会的救护培训课程具备较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并且通过考试后发放的证书也具有法律效力。

王淼表示,陕西省各级红十字会均可以开展培训,单位组织可直接和当地红十字会联系开展培训,个人可以关注“陕西省红十字会”或“陕西红十字救护训练中心”微信公众号直接报名参训。

超过“黄金4分钟”

也应该积极施救

刘女士说自己经常在网络和生活中听到“黄金四分钟”的说法,“黄金四分钟”究竟是什么?

张元菊说,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员,其最佳抢救时间是心博骤停后4分钟内启动心肺复苏,这被称为“黄金4分钟”。张元菊说,如果心搏骤停伤病员在数分钟内得不到正确、有效的施救,病情将进一步发展至不可逆转的生物学死亡。因为大脑耐受缺血缺氧的时间非常短,在完全缺氧状态下,4-6分钟开始出现脑损伤,8-10分钟后脑损伤将变得不可逆转。

张元菊说,个体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和个人体质、发生心搏骤停的病因有很大关系。比如:儿童、青少年耐受缺血缺氧能力比较强;溺水伤病员耐受缺血缺氧能力也相对比较强,尤其是溺入冰水中的儿童。超过“黄金4分钟”成功施救且不遗留后遗症的案例也很多,因此发现心跳呼吸骤停伤病员,均应该积极施救。

地震时如何逃生?

要把握三个原则

市民郭女士打来电话咨询,地震来临时如何逃生?

张元菊说,地震逃生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二要行动果断;三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

张元菊说,地震时要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震时预警时间很短,纵波往往只有几秒到十几秒。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另外,地震时尽量躲在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比如卫生间、厨房。尽可能躲在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然后立即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其次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地震时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在公共场所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张元菊说。

海姆立克急救法需要注意什么?

27岁的韩女士此前与家人外出时,其家人出现干果阻塞气管的突发情况。她想知道,这种状况下,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否有用?遇见这种突发情况具体应该怎么做?

张元菊说,类似干果阻塞气管这种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如果看到小孩吃东西或玩耍的时候,发生剧烈呛咳、面红耳赤、呼吸音粗糙、尖锐或呼吸苦难,首先要想到是气道异物梗阻。要马上施救,并同时拨打120。

首先要鼓励伤者咳嗽。如果咳嗽效果不明显,则进行背部叩击。施救者站在伤病员身后,一只手支撑病患身体,让伤病员身体前倾,另一只手在伤病员背部两侧肩胛骨之间,利用掌根连续叩击5次。每次叩击后检查梗阻是否解除。

如果背部叩击梗阻没有缓解,则要立即进行腹部冲击法,也就是海姆立克法,“施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双臂环抱伤病员身体,让伤病员身体前倾,施救者一只手握成空心拳,拳眼放在肚脐上两横指位置,另一只手抱住这个拳头,向上向内冲击5次,每次冲击后检查梗阻是否解除。

背部叩击与腹部冲击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需要注意的是,“在120到达之前,要持续交替进行背部叩击和腹部冲击,不能轻易放弃。使用海姆立克手法后应带患者去医院进行检查,防止冲击过程中造成内脏损伤而没有及时发现如果伤病员失去呼吸,立即启动心肺复苏。”张元菊说。

紧急情况下“心肺复苏”怎么做?

在结束了一个多小时的热线问题解答后,为向观众进一步介绍急救知识细节,王淼现场为大家演示了“心肺复苏”的正确步骤。

王淼拿出此前准备好的急救训练模拟人,首先对受伤者的意识进行观察,轻拍重唤;然后观察其呼吸状况。听、看、感觉,大约10秒后,发现无意识、无呼吸,立即进行呼救,并向现场围观群众表明身份、拨打120、取AED、请求帮助;开始进行心脏按压。

之后,王淼对受伤者垂直按压30次,清理口腔异物。在示范过程中,王淼强调,首次人工呼吸前应检查清理口腔异物。之后又进行2次人工呼吸,密闭吹气至胸廓微微隆起。

最后,对受伤者使用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两种方式交替进行,直至伤病员自主呼吸恢复或医务人员到来。

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应急救护培训问题,王淼说,多年来,省红十字会已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应急救护培训和普及讲座。开通了线上报名预约系统,便利群众参加培训。“省红十字会鼓励公民参与现场应急救护,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关注应急救护培训,多学习应急救护培训知识。” 实习记者 郭蓉 王煜鑫 华商报记者 卿荣波/文 邓小卫/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