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儿 时拾史事 昨天

要问李勣是谁?十有八九不知道。

如果问徐茂功是谁,许多吃瓜群众就会反应过来。

好像是《隋唐演义》中,那个牛鼻子老道?狗头军师?

在历史上,他非但不是道士,还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元帅。

今天,就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访李将军的陵墓吧!

李勣墓位于今天陕西省礼泉县,是唐太宗昭陵陪葬墓之一。李世民生前,非常敬重那些有功之臣,希望百年之后能够葬在一起,不离不弃。他的《九嵕山卜陵诏》说:“自今以后,功臣密戚,及德业尤著,如有薨亡,宜赐茔地一所,给以秘器,使窀穸时丧事无阙,所司依此营备,称朕意焉。” 李勣协助李世民平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自然也属于功臣之之列了。

武则天墓里怪事传说(探墓笔记徐懋功死后)(1)

(李勣死后,和尉迟敬德、周护是邻居)

武则天墓里怪事传说(探墓笔记徐懋功死后)(2)

(尉迟敬德墓志盖,传说中的飞白书)

李勣墓在礼泉县的哪个地方呢?很好找,就在昭陵博物馆里面。从西安坐班车到袁家村,再往南步行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昭陵博物馆了。该馆面积不大,走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李勣墓。东西两侧,分别建有陈列馆,里面摆放着从其他陪葬墓搬来的墓碑、墓志铭、壁画。这些珍贵文物,既有史学价值,又有艺术价值,若是像原来一样露天放置,很容易出现损坏,因此,有关部门把它们移至昭陵博物馆进行集中保护。

武则天墓里怪事传说(探墓笔记徐懋功死后)(3)

御制御书的墓碑

买过门票,直走,首先看到的是螭首龟趺的墓碑。李勣碑高7.15米,宽1.79米,是整个昭陵陵园最大的一块。碑首用隶书写着“大唐故司空上柱国赠太尉英贞武公碑”,碑身的文字,当然是对李将军生平事迹的描述了。作者是谁呢?看第一句话就可以猜到:“朕闻丕维纪地,坤元所以载物;八柱承天,乾策由其列耀。”在唐朝,可以自称“朕”的人只有一位,那就是皇帝,当时的皇帝自然是唐高宗了。

不仅碑文内容是李治撰写的,上面的的字迹也是他亲笔所书。李家父子特别喜欢书法,尤其钟爱行书、草书,唐太宗临死前,还希望把王右军的《兰亭序》陪葬昭陵,他们的字迹,都是可以临摹、学习的佳作。墓碑御制御书,足以体现皇帝对李勣的深情厚谊。满朝文武,只有他一个人享受过如此崇高的待遇。

武则天墓里怪事传说(探墓笔记徐懋功死后)(4)

武则天墓里怪事传说(探墓笔记徐懋功死后)(5)

(墓碑及部分碑文)

“贞观之初,勣已经事朕。荏苒之间,四十余载。岁月既久,情素可知。此人奉上忠贞,事亲孝谨,热心平直,终始不渝,历事三朝,未尝有过,自古贤臣,罕有其比。”——这是李将军病逝后,唐高宗对姜恪等人的口谕。既高度评价李勣的一生,也道出君臣二人多年的“基情”。

李治当晋王的时候,遥领并州大都督,担任大都督长使的是李勣;等到入主东宫,担任太子左卫率,管理东宫武装部队的,还是李勣。随着年龄增长,李世民的身体越发不好,他要挑选托孤大臣辅助儿子,李勣就是其中之一。在一个月黑飞高的夜晚,李世民找李勣喝酒,对他说:“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无以逾公,公往不负李密,岂负朕哉!” 话音刚落,李勣感动万分,当场流涕拜谢,还把手指给咬破了,用鲜血向皇帝发誓,一定尽心尽力。喝着喝着,李将军就醉了,唐太宗把自己穿的衣服脱下来,盖在李勣身上,怕他着凉。醒来后,李勣肯定又得感动一番。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快要驾崩了。临终前,突然把李勣贬为叠州都督。无缘无故,怎么把国家重臣给降职了呢?因为考虑到太子对李勣无恩,现在贬官,是为了让新皇帝给他升官。职位提升了,李勣必然对李治感恩戴德、忠心耿耿。接到诏书后,李勣倒也聪明,连家都没回,直接跑叠州上任了。皇帝这点小心思,根本瞒不过他。果然,太子一登基,就把李勣封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

除了人品、共事经历,李勣有两件事情最让唐高宗满意。第一件是在朝堂,永徽末年,围绕皇后人选的问题,唐高宗与长孙无忌产生了矛盾,要不要把舅舅及其党羽赶尽杀绝呢?年轻的李治有些犹豫。这时,他叫来了李勣,问道:“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等人坚决反对,他是顾命大臣,你看这件事情就算了嘛?”李勣明明知道皇帝是什么态度,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实际上就是站在了皇帝一边。有了李将军的支持,李治很快坚定了决心,手握兵权的他,想要干掉几个文官太容易了。四年后,长孙无忌被逼死黔州。同样是先帝的托孤大臣,褚遂良他们与李治作对,李勣却坚定地站在皇帝一边,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如果你是唐高宗,会怎么看待李将军呢?不用说,肯定是更加信任、更加敬重。

一个人,三座封土

第二件是在战场上,李勣一生久经沙场,在他的指挥下,不知有多少敌军人头落地。最经典、最值得夸耀的,当属对东突厥、薛延陀和高句丽的战争。贞观三年,唐太宗命令李靖和李勣率领军队讨伐颉利可汗,当时唐军初战告捷,双方正打算议和,朝廷连使者都安排好了:唐俭唐大人。此时,李勣建议: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果放走了颉利,他日后必定东山再起。不如趁现在议和,敌人放松警惕的时候,一举灭之。李靖听后大喜,说这是效仿韩信灭田横的计策呀!那么问题来了,唐俭怎么办?他岂不是成了炮灰?李靖说死个唐俭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出兵,大获全胜,生擒突厥可汗。

十二年后,薛延陀八万骑兵南侵李思摩部落。唐太宗任命李勣为朔州行军总管。率三千轻骑大败敌军,斩名王一人,俘虏五万人。这两场战役都是在贞观年间打的,属于唐太宗的功绩,而在高宗时,李勣年过古稀,依然挂帅出征,率领薛仁贵、契毖何力等大将灭亡了高句丽。在此之前,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都想消灭高句丽,但都没能如愿。三征高丽甚至成为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总章年间,前人没有做到的事,被李治完成了,担任元帅的,正是白发苍苍的李勣李将军。由于年事已高,且长途跋涉、过于辛劳,凯旋没多久,李将军就病故了。可以说,他为大唐燃烧了最后一点余热。

武则天墓里怪事传说(探墓笔记徐懋功死后)(6)

(石虎)

武则天墓里怪事传说(探墓笔记徐懋功死后)(7)

(石人,还是莲花底座的)

墓碑前方,有八个石像生,分别为两石人,三石虎,三石羊。它们线条简练,栩栩如生。再往前,就是高大的封土了。李勣墓的封土很特别,一般人只有一座封土,他却有三座。为什么会有如此奇特的安排呢?墓碑上写得明明白白:“所筑之坟,一准卫霍故事,象乌德鞬山及阴山铁山等,以旌破东夷北狄之功焉。”原来是在效仿汉朝的卫青、霍去病!霍将军英年早逝,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墓冢修成祁连山的形状,以表彰其立下的赫赫战功。李勣就像是唐朝的霍去病,所以他的封土也被修成山的形状,这些名山,都是墓主生前战斗过的地方。

武则天墓里怪事传说(探墓笔记徐懋功死后)(8)

(封土)

千年沧桑

经历一千三百多年的风吹雨打,时至今日,三座封土依然伫立在这里。博物馆修建了石阶,方便游人拾级而上,登高望远。在三座封土之下,就是墓室了,昭陵对外开放的墓室只有韦贵妃和长乐公主的。其他陪葬墓在清理过后,基本上都已回填,李勣墓也是如此。虽然不能走进去一探究竟,但我们可以通过当年的发掘简报了解具体情况。

资料记载,李勣墓多次被盗,1971年考古队清理时,光盗洞就发现五个。可以说命途多舛,屡遭劫难。棺床上,已经朽坏的棺木成条块状散乱叠压;衣物零乱,大多成灰,无法提取。整个墓室,出土的陪葬品特别少,连一件完整的陶俑或瓷器都没有发现。李将军的遗骨呢?很遗憾,没有找到,尸骨无存了。更奇怪的是:证明身份的墓志也有问题,志石与志盖不匹配,志石明显更小,材质也更差。按理说,一品大员的葬礼,有关部门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纰漏呀!

陪葬品少,有盗墓贼的原因,也有李勣自身的影响。临终前,李勣曾交代:“又见人多埋金玉,亦不须尔。惟以布装露车,载我棺柩,棺中敛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著此奉见先帝。明器惟作马五六匹,下帐用幔布为顶,白纱为裙,其中著十个木人,示依古礼刍灵之义,此外一物不用。”可见陪葬的器物的确很少,金银财宝更是通通没有,盗墓贼进去了,心里一万个草泥马奔过,封土这么大,墓碑这么高,干货却这么少!简直白忙活了!

但是,志石有问题,那就不可能是盗墓贼所为。人家要的是金银财宝,没必要把志石也偷走。就算真的想要志石,拿走就是了,无需以次充好。那是谁干的呢?没错,肯定是官方所为!提到这里,一段伤心往事浮出水面。

咸亨元年二月六日,李勣灵车从长安城出发,缓缓朝西北方向的昭陵驶去。唐高宗带着太子李弘登上城楼,痛哭流涕,左右为之动容。“朕自至横门,投书永诀,穿壁候疹,不救鹤板之灾;登城□泣,徒深蚁□之感。”然而,仅仅十四年后,朝廷就翻脸了,下令“发冢斫棺”。一批士兵冲进李勣墓,用斧头把棺材劈开,人工毁墓,原本精心雕琢的志石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砸坏的。

为什么?因为李家出事了!

光宅元年,李勣之孙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公然反对武则天。作为报复,武则天下令把李家满门抄斩。李勣虽死,也在劫难逃,被朝廷剥夺一切官职,发冢斫棺。又过了二十多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为李勣平反,并要求重新安葬。虽然有皇帝的圣旨,可李家的权势今非昔比,事实上已经败落。有关部门虽然重新配了一块志石,但质量不如从前。衣物就放在棺床上,没有接触过尸体,因为尸体早就荡然无存了。

武则天墓里怪事传说(探墓笔记徐懋功死后)(9)

(三梁进德冠)

封土两侧的展馆中,摆放着一顶三梁进德冠,就是李勣墓出土的,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唐朝制度规定:九品以上一梁,五品以上二梁,三品以上三梁,李勣用的是三梁,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又“太宗初服翼善冠,贵臣服进德冠”,李世民戴的是翼善冠,高级大臣戴进德冠,两者综合,就叫三梁进德冠了。李将军生前就戴着这顶大帽子,凸显其崇高的地位。他万万不会想到,千年以后,三梁进德冠会被放在博物馆里供游客参观。

“世上事情如转烛,人间哀乐苦回轮。”

——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

走访完李勣墓,可以深切感受到什么叫“世事无常”。这四个字,用在政治舞台上,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李世民、李治在位时,李勣是帝国的功臣,是皇帝的股肱。等到改朝换代了,生前的种种努力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李唐王朝的贤臣,自然也是武周王朝忌惮的对手,必欲除之而后快。从凌烟阁的勋贵到官方唾骂的罪人,仅仅一夜之间;等到神龙政变,前朝复辟了,李勣失去的种种待遇又重新回归。随着政局变化,人就算死了也不得安宁。

从长远的角度看,人生是一场有始有终的旅行。无论权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都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宿命。没有永远的辉煌,若干年后,一切都会归于沉寂。李将军生前官至司空,誉满天下,可是如今,除了荒冢、墓碑、几件残缺的衣物,还剩下什么呢?他辛辛苦苦效力的大唐,也早已灰飞烟灭。江山永存而人世不久,不管政权怎样更迭,远方的九嵕山依然耸立,默默俯视着人间。

昭陵博物馆,冷冷清清,游人稀少。

END

作者高成,一个热爱历史的孤寡“老人”,喜欢创新,擅长搞怪。今日头条ID:麦园居士

往期目录

中世纪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书为何称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中国人在做什么?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被邀请出席新中国开国庆典的帮会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汉族还是维族

死人是怎么结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是怎么失去南京的呢

更多内容关注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com(有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