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本月23日,秋分至。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1)

这“秋分”的意思有两个:

一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2)

一、秋分节气简介

秋分(autumnal equinox)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 “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二、秋分气候特点

按气候学上的标准,“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C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 此时,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团, 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经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等词语,都是对此时景象的描述。

秋分节气,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三、秋分习俗

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个美好的节气,天气微凉舒适,宜活动,民间自然就多了许多秋分习俗。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3)

丨祭月节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夕月之夕即指夜晚祭祀月亮。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4)

丨立鸡蛋

在秋分,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小心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逐渐,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5)

丨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6)

丨祭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州有功,死后成为漳州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都为守护神。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7)

丨粘雀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10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来破坏庄稼。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8)

丨送牛图

所谓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四、秋分养生

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

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秋燥温与凉的变化,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和顺应节气的变化,在生活、行事当中遵循规则而来,不骄不躁,收敛神气,心情处于安定平静之中,以缓深秋肃杀之气

1.多吃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

多喝水,多吃“辛酸”果蔬和白色食物。

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核桃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还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此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2.情绪稳定·收敛元气

依照自然界律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在秋主“收”的原则下,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9)

3.多运动

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

尤其多做伸展动作,可帮助拉身,维持身体灵活度,滋脾补筋,强化循环。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

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运指呼吸,“运之始畅”,意思是呼吸一旦舒畅开来,“化之始通”,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10)

4.心绪开朗莫“悲秋”

秋分时节,气候渐转干燥,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情绪易低落。

这时候我们要培养乐观心态,多想开心的事。更要学会外放,把情绪放出去,去赏红,赏桂,看秋波,踏秋山,把所思所虑,寄出去,心里空空,身体才会轻松。也可适当减少说话,让自己的心更加宁静和谐。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11)

秋季养生17法

秋季人体容易感受燥邪而发病 给大家附上供参考:

日常生活中的秋季养生17法

1

节食欲

秋季切忌暴饮暴食,同时也要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

2

忌悲伤

放松心情,不要悲伤,这样可以养肺气护津液。

3

常梳发

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消除疲劳。

4

面多擦

用双手揉搓面部,可使面部红润。

5

舌舔腭

用舌头舔牙齿上腭,可以起到提神、补气、养心的作用。

6

齿数嗑

牙齿多活动,相互磕一磕,保持牙齿健康,有助于消除疲劳。

7

吐浊气

多走出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呼吸系统机能.

8

咽唾液

咽唾液可促消化、开胸理气、增加内脏和气管功能,延年益寿。

9

目运转

经常眺望远方,结合眼保健操揉搓眼睛,可以醒脑解乏。

10

耳常弹

用手多揉搓耳朵,或多听听音乐激活听觉神经,有助于减轻疲劳。

11

脊背暖

秋季早晚温差大应及时地增减衣物,防止感冒,保护五脏六腑。

12

胸宜护

保持体温,可以增强免疫力。

13

腹自揉

用手掌按摩腹部,适当揉搓,可以助消化、消除淤积、益气强身。

14

谷道提

收缩、上提肛门,可以提神补气。

15

肢节摇

甩甩手,踢踢腿,可增强活力,消除疲劳。

16

足心搓

每天洗脚按摩脚心,可以消浊通络、解除疲劳,起到吐故纳新的效果。

17

净体肤

秋天干燥,应多用手揉搓身体,可以解除疲劳,使人精神焕发、延年益寿。

五、古诗词中的秋分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12)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唐 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颻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13)

《送僧归金山寺》

唐 马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14)

《怀潘鄮屋》

宋 陈允平

洛阳才解佩,过眼忽秋分。

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

雁烟迷晓树,虫露湿香芹。

满纸相思字,临风欲寄君。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15)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 强至

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来酝蚁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月圆前距望非遥。

如今昼夜均长短,占录无劳史姓谯。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16)

《秋分日同友人山行》

明 钱月龄

羁愁暂摆作山行,秋日平分气转清。

溪影照人风已息,稻香沾袖雨初晴。

古今在眼青山色,岁序惊心白雁声。

更喜同游俱物表,搴芝坐石看云生。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17)

《金风玉露相逢曲》

清 顾太清

丙寅中秋,是日秋分

天光如水,月光如镜,一片清辉皎洁。

吹来何处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

芭蕉叶老,梧桐叶落,老健春寒秋热。

须知光景不多时,能几见、团圆佳节。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18)

《点绛唇-金气秋分》

宋 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

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二十四节气秋分内容(24节气秋分)(19)

《秋分》

宋 杨公远

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

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

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

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