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是秀才吗(白马到底是不是马)(1)

时令已过小雪节气,入冬已是多时。但人们对冷暖的感受还是大相径庭。有人早早地就穿上了棉袄,和人聊天总时不时地感慨天太冷了。可有的人却说现在晚上气温还在零上,根本就不冷。如果这俩人在一起肯定就会遭遇尬聊了。所谓的冷暖自知,不过是因为他们对“冷”的概念理解不一样。前者认为自己觉得冷,那就是冷。而后者则从实际温度为标准,不到零下就不算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有效沟通,起码对某件事物的概念要有共同的认知,要不就像对牛弹琴、鸡同鸭讲一样,沟通无效。

可什么是“概念”呢?要想沟通顺利,只知道“概念”就行了吗?还真不行。“概念”是我们思维的最小组成单元,就像我们身体最小单元是细胞一样。在“概念”的基础上,思维类型、思维方法等决定了我们在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做出是否恰当的决定。

不过,“思维类型”“思维方法”这些听着都有点难懂的词,都是什么意思呢?怎么使用呢?不妨来读这本书《你对我讲道理,我对你讲逻辑》。它从思维的基础讲起,涉及思维的基本特征、运用思维的基本方法、不同的思维类型和思维的深层结构这四个部分,由浅入深地带领读者来一场大脑交战。

马是秀才吗(白马到底是不是马)(2)

本书作者孟建云老师从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现在是洙泗书院国学院院长,北京市逻辑学会会员。他深耕逻辑专业写作,是新华社、央视的特约撰稿人,知名知识分享平台“有书”的金牌领读人。孟老师尤其擅长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操作性的方法和理念。在《你对我讲道理,我对你讲逻辑》一书中,孟老师更是将这种技能发挥到了极致。

首先,在讲任何一种理论的时候,作者都以日常生活和有趣的故事入手,让枯燥的概念变得平易近人。

比如,在讲“概念”这个最基本的概念时,就是以本文开头关于“冷”的不同理解开始的。

不过我还是更喜欢关于“白马非马”的解释。“白马非马”是我国先秦诸子百家大辩论时一个著名的论题。当初从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中看到这一部分时,一开始也是被绕得五迷三道不知所云,一度就被“白马非马”说服了。虽然实际生活中我还是认为“白马是马”,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实际和理论上的割裂。

孟建云老师以他简单快捷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概念”不清惹的祸。

其次,读《你对我讲道理,我对你讲逻辑》,对实际生活和工作有指导意义。

有人在不了解本书之前会说,思维逻辑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用呢?不妨来看看我们常说的时间管理吧。

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一种时间管理方法,即将事情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来分类。这样把时间分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分类进行管理就是思维的开始,同时通过时间管理也提高了思维的效率。

马是秀才吗(白马到底是不是马)(3)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它还充满诗意,没想到吧。

思维类型可以分为类比思维、形象思维、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

作者在讲述类比思维时,举例说西方医学中听诊器的发明,是由敲击酒桶引发的;而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将月色比喻成梵婀玲上奏的名曲,由视觉引到听觉的转换,这些都是类比思维的结果。

为了说明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应用,孟老师详细分析了宋词《卜算子》、《青玉案》,对李白、王尔德和北岛的诗也做了深入浅出的赏析。原来,思维和逻辑也并不都是枯燥的。

这本书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孟老师别出心裁地将所有内容安排成课程模式。考虑到大多数读者的需求,在全书开篇,作者就提出建议,让大家在12周的时间内,一步步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虽然老师举了大量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也尽量将一些专业术语解释地浅显易懂,但毕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需要专门训练的。如果前面的内容没有完全理解,当课程进入最后阶段,开始进入复杂推理的学习时,还是会有难度的。

比如在犹太教法典《塔木德》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有三个妻子,他和妻子们定的遗产分配方案是:大房300货币单位,二房200,三房100。而法典实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第一种,如果遗产只有100,那么三人平分。第二种,如果遗产300,那么是150、100、50。第三种,如果遗产是200,那么分为75、75、50。

因为最初的分配方案是按照具体数值定的,不是按比例分配。那么,法典的三种分配方式,第一种是平分,第二种是按比例,第三种是按什么分的呢?法典中并没有解释,这个难题一直困扰了人们一千多年。直到1985年,才由犹太裔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解决。他后来还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罗伯特·奥曼是怎么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呢?第三种分配比例到底是依据什么呢?我学业不精,还要理解再深入一些才能解释。不如我们一起跟随孟建云老师一起学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