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追《小欢喜》,里面的3个妈妈很典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

小欢喜里的教育观(小欢喜里3个妈妈)(1)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理解每一个角色,都有因经历和性格原因所导致的局限性。

有句话说的很对:你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你没有资格评判我。

小欢喜里的教育观(小欢喜里3个妈妈)(2)

虽然大家都说陶虹饰演的英子妈妈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不好,但她也有她的苦衷和难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英子在亲子关系中的窒息和压抑。

曾经我们都想要一个杨杨那样的妈妈,然而自己当妈后,我们却都不自觉地成为了方一凡的妈妈,甚至一不留神成了英子妈妈。

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我时不时会想到,温尼科特在《父母-婴儿关系的理论》中所提到的“足够好的妈妈”(good-enough mother)。

“足够好的妈妈”指的是母亲在开始的时候几乎完全适应她的婴儿的需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地适应得越来越少,并根据婴儿逐渐增长的能力来应对她的失败。

曾奇峰曾解释这句话说:

一个妈妈越能够面对和接纳她逐步被抛弃、失败的命运,就越能做一个好妈妈。

这句话我深有体会。

之前出差的时候,涵涵总是会经常打电话,哭着说:”妈妈,你回来,我想你。“

可是从去年开始电话就少了,今年压根儿人家忙的没时间给我打。

失落吗?一开始会有。后面肯定也会有时有。

但更多的是开心,证明她慢慢地内心开始独立了。

我们不去评价别人的好坏,对错,但可以从别人的故事里,对自己的育儿有所警示。

比如当我看到《小欢喜》里的这一幕时,内心触动蛮大的。

女儿想要妈妈高兴,可妈妈要的只是女儿高兴就好,我无所谓。

小欢喜里的教育观(小欢喜里3个妈妈)(3)

一扇玻璃隔音窗户,方便英子学习,却没有隐私空间。

小欢喜里的教育观(小欢喜里3个妈妈)(4)

每天除了上课,辅导学生,还要尽心尽力照顾英子的饮食起居。

小欢喜里的教育观(小欢喜里3个妈妈)(5)

不能吃火锅,更别说垃圾食品,好不容易同意下去买油条,排了半天队,还是觉着不要吃的好。

这是一个事事要求完美的妈妈,对孩子无微不至,时刻关注,但却让孩子感到窒息。

因为这样的妈妈心里只有孩子,自己怎么都可以。

所以就少了边界感,多了控制欲。

你是我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所以,我们的理想和目标是一致的,你要接受我给你的人生规划。

小欢喜里的教育观(小欢喜里3个妈妈)(6)

你是我生命中的唯一,我们最好能够永远不分离。

小欢喜里的教育观(小欢喜里3个妈妈)(7)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因为你是我的全世界。

小欢喜里的教育观(小欢喜里3个妈妈)(8)

所以,英子才那么想要逃离妈妈,甚至逃离这座城市。

小欢喜里的教育观(小欢喜里3个妈妈)(9)

除了无缝隙的爱的压抑,还有自己给自己带来的自责。

因为英子是懂事的,当妈妈的要求自己不喜欢时,她感觉到委屈,可违逆了妈妈,一想到妈妈为自己的付出,又会无比自责。

每次最先道歉的,永远是这个懂事的孩子,哪怕自己的笑中总是带着委屈。

小欢喜里的教育观(小欢喜里3个妈妈)(10)

因此,我们最好能够做个足够好的妈妈。

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既放过了孩子,也放过了自己。母子或母女之间既有界限感又有亲密感。

那么怎样把握这个度呢?

比如,如果孩子爬高,完美的母亲会在孩子都还没感觉到恐惧的时候就马上把孩子抱下来;糟糕的妈妈会孩子已经极度恐惧还不出现;而足够好的妈妈,能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恐惧,却又相信在最糟糕时,可以寻求和获得他人的帮助。

当孩子是个小婴儿时,他觉得自己还在妈妈肚子里,我和妈妈是一个整体。

世界上我最重要,我一哭,妈妈最好能立马回应。我一有需求,妈妈最好立马出现。

孩子需要的第一个心理营养是无条件的接纳;第二个是,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第三个是安全感。

当这几个心理营养足够之后,孩子慢慢地意识到我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个体。

而我们也要渐渐地适应和孩子之间心理上的分离。

孩子离得开我们,我们也要学会对着孩子的背影说再见。

小欢喜里的教育观(小欢喜里3个妈妈)(11)

哪怕失落,哪怕不舍。

因为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而母爱是为了分离,分离的越彻底,母爱越极致。

所以,愿我们都能不要总嫌自己爱的不够多,做的不够好,做个足够好的妈妈就非常了不起了。

母爱不该给自己和孩子都带上枷锁。

但同时,那些视孩子为生命中第一位,把所有好的坏的全一股脑给孩子的妈妈,都是因为有个缺位的爸爸呀。

小欢喜里的教育观(小欢喜里3个妈妈)(12)

所以,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家也需要大家共同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