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之后,权力继续交接更替不断。

这时期虽然再没有发生过什么重要的天灾人祸,但因为一系列掌权者才干无法与伏羲、女娲相比,人们生活尽管稳定,社会发展却始终停滞不前,仍旧处于相当落后的原始状态。

直到炎帝的出现,这种死寂般的静态才被打破。

为什么只有炎帝和黄帝有子孙(里排在黄帝前面的炎帝)(1)

少典国的“少典”二字,据专家考证,“少”既是“小”,“典”则包含“国家”的意味,二者结合起来通俗解释,少典国就是“一个小国”的意思。

相传少典国某一任国主与妻子育有二子,不知道具体原因,名叫石年的长子似乎对权位不太感兴趣,他的注意力乃完完全全被吸引在当时日渐严峻的民生问题上。

原始社会食物来源极其不稳定,瓜果时鲜不是四季常有且容易腐败;兽肉美味营养,获取却有一定难度,围捕时受伤死亡司空见惯。最为关键一点,因为人口增长,近处的、温顺的野兽消耗得越来越快,几乎灭绝,除了不断劳师动众迁徙外,人们没有更好的办法。石年思来想去,认为最稳定的食物来源应该在植物身上寻找。

植物春夏盛发秋冬枯萎,年年如此岁岁皆然,周而复始,生生不灭,规律十分明显。另外,植物长在地里不会移动,十分便于人们看管和收集。

通过长时间仔细观察分辨各类植物,石年挑选出五类产量最高,最适合食用的植物品种,分别是麻、黍、稷、麦、菽,还有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

为什么只有炎帝和黄帝有子孙(里排在黄帝前面的炎帝)(2)

二者区别在排首位的麻与稻身上。按常理推断,稻谷的生长环境偏于湿润的南方,此时文明中心在北方黄河流域,不太适合产稻,而麻不仅可以吃籽,也可用作榨油,茎部经过沤制还能加工成麻绳、麻布、麻衣,以当时而言,其重要价值绝不亚于稻谷。

此外,根据种植五谷的需要,石年又将陶器和木材组合在一起,发明出耜[sì]、耒[lěi]、镈[bó]、耨[nòu]等各类农具用于生产,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耕种效率。

在吃的问题暂告一段落后,石年没有丝毫松懈,立即又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人们的健康上面,显然,有得吃、吃得好跟健不健康是两回事,他是清楚这点的。

石年仍旧先从自己熟悉的植物方面着手,研究各类树木花草的药性,继而扩充范围,骨肉金石,皮羽毛甲都有涉猎。

据说最高的记录是,石年曾在一日之内连遇70种富有毒性的物质,不过因为体质异于常人,70种毒物没有对他造成任何损害。

凭借这样的超能力,石年总结出万物的药性,然后不停组合、试用,最终研究出许多药方,解决了人们的病痛。

为什么只有炎帝和黄帝有子孙(里排在黄帝前面的炎帝)(3)

既解决了活着要吃的问题,又解决了病了要死的问题,石年巨大的贡献化为莫大的号召力,百姓们开始纷纷主动聚集到他身边公推他为最高首领,继而形成了一个新的群落,他们尊称石年为炎帝,石年号神农氏,往后神农氏的子孙都称炎帝,炎帝传承八代,共计五百三十年。

炎帝神农氏部族最先是停留在今天河南周口一带,之后向东北迁徙,落脚于现在山东曲阜附近。

山东本地势力,在寿光煮海制盐的夙沙氏部族对于炎帝部族的出现异常紧张。

炎帝部族掌握耕种本领,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一般的伤病在那里也不再是只有躺下等死这一条绝路。

不论在实力方面还是对人口的吸引力来说,夙沙氏部族与炎帝部族有着巨大落差。

或者忌惮对方,或者一心以和为贵,起先夙沙氏向炎帝称臣,之后反心日盛一日,逐渐不服号令,擅越尊卑。

就在人人以为战争一触即发之时,炎帝出乎所有人意料,没有选择出兵讨伐夙沙氏,而是闭门自省,接着广施德政。

一善一恶,一德一暴,两族人人看在眼里,印在心间。

不久,炎帝的人心攻势取得重大成果。

为什么只有炎帝和黄帝有子孙(里排在黄帝前面的炎帝)(4)

夙沙氏人民主动杀了想要挑起战争的首领夙沙氏,自愿归顺到炎帝旗下。

至此,天下莫不向化。

炎帝神农氏石年晚年在南方巡视时,病逝于长沙茶乡,即今天湖南长沙茶陵县,据记载他在位120年。

西汉末期战乱纷繁,乡人担心乱兵为财发掘炎帝陵,不得已将陵墓地表之上建筑拆毁。

直到宋初,宋太祖赵匡胤下令修陵建庙,炎帝陵才再现人间。

往后朝代更迭,炎帝陵屡毁屡修,新中国建立后,炎帝陵被列为湖南省重点保护单位。

1954年除夕,因香客不慎,炎帝陵正殿烧毁。

1986年,炎帝陵修复工程动工,1988年10月竣工,炎帝陵再度涅槃重生。

为什么只有炎帝和黄帝有子孙(里排在黄帝前面的炎帝)(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