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后宫妃子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嫡妃、侧妃和庶妃。

嫡妃,也称为“嫡福晋”、“大妃”,根据娶入先后顺序,又分为元妃和继妃。元妃就是原配,继妃就是原配去世后继任的嫡妃。清太祖努尔哈赤共有四任嫡妃。

侧妃,也称“侧福晋”,地位处于嫡妃和庶妃之间,属于侧室。根据古代一妻多妾的制度,侧妃属于妾室。清太祖努尔哈赤共有四个侧妃。

庶妃,也称为“庶福晋”,是三个等级里最低的妾室。清太祖努尔哈赤共有七个庶妃。

清朝后妃穿着制度(清朝后妃制度介绍)(1)

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时,后宫制度有了一些变化,后宫的名号进行了规定:

清宁宫的正宫大福晋称为国主福晋,将东面关雎宫的福晋称为东大福晋,将西面麟趾宫的福晋称为西大福晋,将东面衍庆宫的福晋称为东侧福晋,将西面永福宫的福晋称为西侧福晋。

这五位福晋地位相差不大,与其他侧妃、庶妃相比则地位较高。

清朝后妃穿着制度(清朝后妃制度介绍)(2)

到了顺治时期,后宫基本上还是分为三个等级,即皇后、妃、庶妃,后宫福晋名号逐渐被妃替代。而到了康熙朝,才基本确立了八级后宫制度。

这八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答应、常在,她们被统称为“后宫主位”,其等级则被称为“位分”。

数量上也有规定: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

康熙帝共有4位皇后,3位皇贵妃,1位贵妃,11位妃,10位嫔,14位贵人,9位常在,9位答应,另有4位庶妃,共计65个后妃。之所以数目超过规定,是因为有补位、追封等情况。

另外,在常在下面还有格格,格格一是指为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谓,二是指清皇族名分低微的内眷的一种称谓。此处格格就是第二个意思,不常设。

像雍正帝就有四个格格,也就是四个内眷。

除了格格,后宫还有还有最小的官女子,处于嫔妃和宫女之间,地位低微,算是可以侍寝的宫女。

清朝,并没有宫女侍寝后被封为官女子,只有后妃降为官女子,如道光帝的曼答应、睦答应就曾降为官女子,这个比较奇特。

在清代册立方面,册立皇贵妃、贵妃用金册,册封妃用镀金银册,册封嫔用银册,贵人、常在及答应无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