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大体上属于文人艺术,所追求的古朴雅趣也基本上是以往文人所追求的。就像中国画中的文人画一样,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故明清以来,紫砂壶一直是文人士大夫乃至各阶层喜爱的制品,尤其是文人雅士极其喜爱,这不仅仅为紫砂壶诸多泡茶的优点,而是深知其间有“趣”。可见紫砂壶的珍贵之处即在于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而茶禅一味的文化更是增加其高贵不俗的雅韵。

紫砂执壶(精品赏析紫砂执壶)(1)

陈鸣远,名远,号鹤峰、鹤、壶隐、石霞山人。江苏宜兴人,清初宜兴紫砂陶名家,相传其父是明代著名紫砂艺人陈子畦。《宜兴县志》称陈鸣远是近百年来壶艺成就第一名手。他长于雕塑,善于巧妙调配泥色,是一个善翻花样、塑镂兼长、技艺精湛的大师。作品类型广泛,既有茗壶茶具类,也有文房雅玩类。清人张燕昌在《阳羡陶说》中记述:“鸣远手制茶具雅玩,余所见不下数十种。”有天鸡壶、海棠杯、诰宝壶、花尊、菊盒、香盘、什锦杯、砚屏、梅根笔架、莲蕊水盂以及各种瓜果小品等,均文丽工雅,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风格,当时北京有“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语,其所作之品,为文人学士、名臣公卿争相觅取,名孚中外。

陈鸣远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又勇于开拓创新。他仿制的爵、觚、鼎等古彝器,工艺精,品位高,古趣盎然。所制茗壶造型多种多样,特别善于自然型类砂壶的制作,作品有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松段壶、梅干壶、蚕桑壶等均极具自然生趣,把自然型壶在明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向艺术化的高度。这些壶式不仅是他的杰出创造,而且成为砂壶工艺上的历史性造型,为后来的制壶家们广泛沿用。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作装饰,署款以刻名和印章并用,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和书款方式,引入了砂壶的制作工艺,使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也使砂壶更具有了浓厚的书卷气,再加之诗铭、书款的书法雅健娟秀,富有晋唐笔意,从而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雅情致融为一体,极大的提高了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进入了艺术殿堂,这是陈鸣远在壶艺发展史上建立的卓越功勋。

紫砂执壶(精品赏析紫砂执壶)(2)

文中这件紫砂执壶便系陈鸣远之作。此器藏于深圳张姓收藏世家,壶胎砂质坚致,掺以紫泥黑星土,极具视觉美感。胎质精细,色泽光润,包浆自然。体型精致小巧,壶盖上隆,茶壶壶底平整带圈足,以虚空间破沈闷感,形成虚怀若谷之意。壶钮上方镂出长孔,与壶的底足遥相呼应。器形敦穆稳重,壶盖缠枝圈束。壶底行书铭文曰:“自有一山川”笔韵雅致,书卷味十足,文字风格细丽娟秀,灵秀清逸之中不失遒劲古韵,颇具晋唐风格。壶盖里吟“陈”“鸣远”篆刻款识,壶身铭文“墙独夜舟”对称面呈现绶带鸟登竹,寓意正气长寿。壶底吟有“陈鸣远制”篆刻款识。据清人吴骞《阳羡名陶录》记载:“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常至海盐,馆张氏之涉园;桐乡则汪柯庭家;海宁则陈氏、曹氏、马氏多有其手作,而与杨中允晚研交尤厚。予尝得鸣远天鸡壶一,细砂,作紫棠色,上锓庾子山诗,为曹廉让先生手书,制作精雅,真可与三代古器并列。窃谓就使与大彬诸子周旋,恐未甘退就邾莒之列耳”。可见对陈鸣远技艺推崇备至。但其所制的紫砂壶数量不多,只为极少数人需要而定制,因而传世作品极为有限,此件砂壶不得不说是其作品中之精品,足以使藏家发古人之幽叹,回味陈鸣远高超的艺术造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