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跟人的相遇,或者物与人的相遇,有的成了知己,有的只是擦肩而过。

比如李白和酒相遇成就诗仙美名,杜甫和百姓相遇,夙兴夜寐,忧国忧民,写了大量真实广阔地反映现实的诗歌,受到后人高度评价。

二是还有可能“相遇不知”:彼此之间不清楚,不理解,或者所理解的意思相反。

这里,藏着结构文章的方法。

分析散文的结构特点模板(经典文学中藏着结构文章的方法)(1)

比如:

王安忆曾在《丧家犬》一文里写到一只落魄的流浪狗(丧家犬)跟人相遇的情形:

“人们对它熟视无睹,从来不喝斥与驱赶它”。

也写到狗和人一起避雨的情景:

“逢到雨天,修自行车的老头便移到门里面去,摊蛋饼的男女也会进去避一阵。那只狗,也进去了,面朝外,腰板很直地坐在门口,抬着毛发披散的脸,看雨”。

所以,狗和人相遇,虽然说不上相知,至少是和平的,和谐的。

分析散文的结构特点模板(经典文学中藏着结构文章的方法)(2)

文章同时写到狗和狗的相遇。在丧家犬的生活范围里,还有一群狗。其中的一只叫妮娜的:

“一身蓬松闪亮的白毛。天气略冷一些,它便穿上毛线衣,五色间杂的彩线。它从来不下地的,生怕这弄堂的地弄龌龊它的脚爪。它被拥在女主人的怀里”。

当丧家犬遇到这只与其同宗同族的狗时:

“从来不与这些名贵的狗们打扰,它与它们擦肩而过,谁也不认得谁”。

总结这篇文章的结构,就是由以上两个场景组成的。一个是相遇(和平),另一个是相遇(擦肩而过)。

分析散文的结构特点模板(经典文学中藏着结构文章的方法)(3)

再如,《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的结构:

相遇:

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相知:

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深相知: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文章表达的是人与动物的亲情,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全文表达这一情感的路径非常清晰,也不复杂,完全可以借鉴。

分析散文的结构特点模板(经典文学中藏着结构文章的方法)(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