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祖朱元璋僧袍换龙袍建立大明王朝到崇祯帝朱由检批发自缢明朝灭亡,历时276年,历经16位皇帝。

有皇帝就有太监,明太祖时期,鉴于历朝历代出现的宦官乱政误国时有发生,朱元璋立下“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铁碑于宫内,讽刺的是大明应该算得上是宦官阉党最为猖獗、影响最大的一个王朝。

朱元璋定下的祖制自永乐朝开始便被抛弃,宦官开始可以出使外国、征税、采办、监军,甚至可以镇守边疆,这就为太监在明朝解开了“大有可为”的束缚,出现了一些大名鼎鼎太监——“大名太监”。

第一位:“三宝太监”郑和(1371~1433)

郑和本名马三保,是当年跟随成吉思汗到中国云南的色目人后代,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父辈参加过麦加朝圣,小时候经常听海外奇人逸事,对航海有着浓厚的兴趣。明朝平定云南,消灭了元朝残余势力,期间年仅十二岁的郑和失去了双亲,被明军虏获并阉割,后因“丰躯伟貌、博辩机敏,有智略、习兵法”,被送燕王府服役,深得朱棣宠信。在“靖难之役”中,郑和立下大功,后被赐“郑”姓,朱棣甚是看重,派遣出使日本,促成接受明朝册封“日本国王”、出兵剿除倭寇,并与大明签订“堪合贸易条约”。

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二十八年间,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世界交流、宣扬了大明国威。在第七次下西洋途中病逝,是年六十二岁。

宠及三朝而不衰,郑和绝对算的上是太监中的战斗机,长得帅、有才华、有能力,文武全才、外交能力超强,为数不多的正面典范,虽然从小命运悲催,但是最终还是成就了一番伟业!

明朝那些事儿三宝郑和:大明王朝之大名太监(1)

郑和下西洋

明朝那些事儿三宝郑和:大明王朝之大名太监(2)

下西洋路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