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统一用「约翰」翻译英语的 John,只是沿袭约定俗成的习惯同名同译

而不是因为这个走样的译法多么有道理。

同名同译,是指某种语言里同个名字有统一的翻译,不意味着同源的名字就该按源头来翻译

如果翻译 John 要追溯到圣经希伯来语,那么法国的「让」、西班牙的「胡安」、俄罗斯的「伊万」等一大堆译名就不存在了。各种语言上百个名字全译作「约翰南」。

约翰:太南了……

john怎么翻译成中文名字(为什么John被翻译成)(1)

john怎么翻译成中文名字(为什么John被翻译成)(2)

「约翰」这个译名发音和圣经希伯来语有相似点,并不能证明在翻译时参考了希伯来语发音。

「译名循本」惯例确实存在,但那主要指的是注重家族、个人所用的语言发音,以免让父子祖孙听起来不像一家人,而不是要上溯千年查证这个名字源出处的语言发音。

比如都是叫 Joan 这个名字,

  • 如果是西班牙语名字,就译为「胡安」
  • 如果是法语名字,就译为「若昂」
  • 如果是德国名字,就译为「约安」
  • 如果是英语名字,就译为「琼」

根本不用管各语言里 Joan 这个名字分别是从哪里传来的,从哪些语言演变来的,是否同源。

欧洲各国自古往来密切,比如具体某个西班牙人的名字,也可能来自意大利语、法语、德语…… 但只要这个人以及所属家族早已定居西班牙,从小使用西班牙语,除了某些历史、文学人物定名不咎外,多数情况按西语规则音译。参考标准如下:

  • 源自其它语言的姓名,已改为西语规则拼写的,直接按西语音译。例如Chomón改写自法语传入的姓氏Chaumont,但仍按西语译为「乔蒙」而不按法语译为「肖蒙」
  • 源自其它语言的姓名,未改拼写但拼写外语特征不明显的,也按西语音译。例如Fabiani虽是从意大利传入的姓氏,但仍按西语译为「法维亚尼」而不按意语译为「法比亚尼」
  • 源自其它语言的姓名,未改拼写或转写后拼写仍保留了显著外语特征的,才按源语言音译。例如Schroéder转写自德语Schröder,按德语译为「施罗德」而不译为「斯齐罗埃德尔」

回到 John 的例子。同源德语名 Johan / Johann 译作「约翰」,英语国家也有很多人使用 Johan 这个名字,虽然发音不同但拼写一致,译为「约翰」也算正常。但将拼写都已经完全不同的 John 也译作「约翰」就只能算是因循惯例、将错就错了。

原本,英语人名发音虽然相对混乱,但字母J还是比较固定发作/dʒ/的,音译时通常对应汉语拼音的zh/j/q,例如

  • James,译为「詹姆斯」
  • Jasper,译为「贾斯帕」
  • Jane,译为「简」
  • Jones,译为「琼斯」
  • Joyce,译为「乔伊斯」
  • Julian,译为「朱利安」

只有极少数情况对应汉语拼音的y

  • Jacob,译为「雅各布」
  • Joseph,译为「约瑟夫」

至于 John 译为「约翰」,不仅关乎这个名字本身,还会给其它名字的翻译带来困扰。比如:Johnson 到底该译作「约翰逊」还是「强森」?

  • 如果按照「约翰」的范例,译作「约翰逊」,就意味着 JohnsonJohanson 这两个英语中并存的、发音截然不同的名字,有一模一样的汉语译法。
  • 如果译为「强森」之类更贴合发音的译名,唯独 John 译作「约翰」,就意味着紧密关联的两个名字里,发音拼写都一致的部分,采用完全不同的规则。

john怎么翻译成中文名字(为什么John被翻译成)(3)

为什么「约翰」成为了 John 的主流译名?

其实情况和「大卫」「彼得」类似,这些和《圣经》有关的名字,在规范的译音标准颁布前,就已经趋于统一。后来的规范直接沿用了《圣经》里「约定俗成」的译法。

至于在曾出现过的各种译名中,最终哪个成为主导,只取决于谁的译本流传更广,和译音本身贴近哪种语言关系不大。译为「约翰」未必就比译为「若望」甚至「乔恩」更加合理。

之所以 John 译为「约翰」更多被关注,只因为相比「大卫」「彼得」,这个译名听起来和人们熟知的英语差异最大。而差异大的原因在于:字母 J 不像 B, D 这些常规拉丁字母,在英德法西等主要欧洲语言的发音各式各样,没学过对方语言的人相互听起来完全不像。

「马太」和「马修」听起来也非常不同,但在人们熟知的名字里出现较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 John 译作「约翰」,还不像「罗素」「狄更斯」「李嘉图」这些,只作为特定历史人物译名,而是被写入通用规范,最终用来译称所有叫 John 的英语人名。

而普通人姓名里有 Russel, Dickens, Ricardo 的, 按规范还是要译作「拉塞尔」「迪肯斯」「里卡多」,不能一律译作「罗素」「狄更斯」「李嘉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