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米恩,斗米仇”,指的是如果别人在危难的时候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给人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一旦停止帮助​,反而会让人忌恨,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升米恩斗米仇这个道理都不懂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升米恩斗米仇这个道理都不懂吗(升米恩斗米仇)

升米恩斗米仇这个道理都不懂吗

“升米恩,斗米仇”,指的是如果别人在危难的时候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给人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一旦停止帮助​,反而会让人忌恨。

这句话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中演绎地淋漓尽致。由于主人公周秉昆在那一群留在家乡的朋友中混得算是比较好的,同时他的大哥还是副市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力和可用资源较多。

当然,在其他朋友困难的时候,周秉昆有尽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帮助朋友,比如帮助找工作、甚至把自家的老房子给无家可归的朋友一家居住,可以说是​做到了朋友应该做的事情。

可是,久而久之,这样一群朋友慢慢对其产生依赖,每家遇到什么难事儿都来找他,他感到为难的时候难免要拒绝,这个时候那些所谓的朋友非但没有表示理解,反而是反咬一口,对其抱怨、生恨,指责其冷血......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周秉昆自己一家无家可归想要向朋友要回老房子时,朋友家的妻子不是欣然搬家,更没有对于别人房子给自己住这么久的感恩之情,反而对着周秉昆大吼大叫......

我想,这就是“升米恩,斗米仇”吧。帮助多了,对方变得理所当然,当你有一天不再帮助的时候,对方不会引起以前的帮助而感到感恩,反而是​怨恨。这种心理可以用行为经济学、消费心理学微观经济学中的概念进行解释。

​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适应性偏见。也就是一个人对一件事物拥有久了会习惯,好东西会习惯​、坏东西也会习惯。

就像一个人会对别人给自己的帮助和善意变得习惯、觉得理所当然是一样的​。习惯了别人对自己的好,而变本加厉地不断对对方提出要求,​如果对方不能满足,则心生憎恨。

同时,在微观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边际效用。指的是“你每消费一件商品,带来的额外满足感”​。就好像在饥饿时吃的第1个馒头和第8个馒头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显然第1个馒头的边际效用更强​。

帮助人这件事也是如此,往往会发现,你给一个人第一次提供帮助时,对方可能还会特别感恩或感谢,但是久了之后对方就会习惯,不会给予感谢甚至还提出无理要求,也就是每一次你对他的帮助​的边际效用在递减。

​这就告诉我们,给予别人帮助首先得看这个人是不是值得帮助,这是基本的价值判断;其次是得注意给予帮助的频率,如果对于对方的事情你一直都是丝毫不拒绝地加以帮助,久了对方产生依赖,事情会变得很难办​。

学会关键时刻给予关键帮助,就像不要总是“锦上添花”而要努力“雪中送炭”一样​。把好的力用在刀刃上​,不要做“滥好人”,否则只会费力不讨好。

同样地,消费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规避损失”​。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小孩到一个草坪上玩耍,但是有一位老人不想让他们来,于是采取第一天给小孩们10元、第2天给8元、第3天给5元、第N天给1元......就这样,孩子们​神奇般地都不来了。

为什么呢?这是人的“损失规避”心理在作祟。损失规避,指的是得到的快乐无法缓解失去的痛苦,是人性一种不理性的​心理偏见。比如上述案例中的孩子们,他们在意的不是自己能获得1元,在意的是失去了​9元。

而那些被施予帮助的人也是如此,他们希望被给予的帮助越来越多,他们也把别人的帮助当成是理所当然,当对方无法为之提供帮助时,对方在意的并不是曾经得到了很多帮助,而是自己现在或未来被帮助者拒绝的需求没有能得到满足这个“损失”​。

作为帮助者,要学会​适度适时;作为被帮助者,要知足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