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风光摄影,很多人会立刻想到用广角镜头来拍摄。这是很自然的想法,因为人眼的视觉范围大约是水平170度(双眼),因此在特定情况下,广角甚至是超广角镜头带来的宏大视角更接近于人类的视觉范围。

但是,你可能会观察到,有很多摄影大师也会带着长焦镜头去拍风光。那么,我们原来的想法是错误的吗?拍摄风光,到底应该用什么镜头呢?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唯一的答案,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两种镜头在拍摄风光时的特点。

下文所有图片是在江边随手拍的,当时只带了24-105,仅用来说明广角和长焦的对比。

若有补充,欢迎评论区留言。


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能够带来宽广的视野——这句是废话,这就是广角镜头之得名。因此,广角镜头可以把从近景到远景的一切都拍摄进来。这也带来一些坏处。现实中的场景经常有不那么让你喜欢的元素,广角镜头会把这些元素都拍进来。

广角镜头的第二个特性是,近大远小这一规律在此表现得异常明显,可以利用景物中的线条把视线引导到你想要突出的位置。不过,远景中的景物会显得很小,而且画面中的物体会有巨大的形变。物体越靠近镜头边缘,它的形变就越严重。这一方面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但另一方面,如果画面中有人物,人体的形变也同样严重,而这个形变有时候是你不想要的。

比如下图为24mm焦距,由于透视关系和形变,天空显得非常“有张力”。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图片裁成16:9的比例,在宽屏的显示器上放大看就更有冲击力。

广角镜头适合拍摄什么东西(广角镜头vs长焦镜头)(1)

裁成16:9就是下面这样的比例。这天的天空实在好看,所以把水面减少了一些。不过因为视角太广,画面左右两侧都有不需要的元素。

广角镜头适合拍摄什么东西(广角镜头vs长焦镜头)(2)

广角镜头能够提供很大的景深。这对风光摄影来说很有好处,尤其是那种没有明确的单一主体的场景,比如重复出现的树、山坡上有规律排列的葡萄架等等。当观众面对这样一种场景时,他们可能感兴趣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所以综合来看,广角镜头适合的场景是,前景和背景有鲜明区分的,或者以后打算大幅面输出的。

上面的图放大到24:10(34寸显示器的比例),由于元素显得远,与实际看到的差不多,所以有非常漂亮的临场感——但一定要放很大。


长焦镜头

如果你只使用广角镜头、甚至是超广角镜头,那么也会失去很多捕捉细节的机会。这些包含细节的元素用广角镜头也当然能拍到,但在整个画面中会相对较小,比如起伏的山丘之间的一棵遥远的树,某处出现的一两个人之类。

这时候使用长焦镜头,可以利用它的狭窄的视角,把周围可能分散观众注意力的元素都“裁剪”掉,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细节上。

下面这张照片是35mm焦距拍摄的,仍然维持16:9的比例。与24mm相比,虽然只长了12mm,但左右两侧分散注意力的元素少了很多,右侧还有一点但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裁剪而去除。天空的“张力”保留了下来。(请忽略货船冒出的黑烟)

广角镜头适合拍摄什么东西(广角镜头vs长焦镜头)(3)

如果与24mm放在一起,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注意力被引导到了画面正中的建筑物上。35mm的视角非常漂亮,这是我最喜欢的焦段之一。

但是,放大到34寸以后,由于元素的迫近,视觉上已经有一点压迫感,不如24mm那么有沉浸感。

与广角镜头相对,长焦镜头的景深要浅得多,有助于将摄影主体与其他环境隔绝开。这种浅景深有时候能够营造出一种距离感。

另外,长焦镜头的透视关系具有极强的空间压缩感。相对而言,广角镜头的空间透视会让你觉得远处的景物很小,可能会让画面少了些宏伟的感觉,而长焦镜头将空间压缩,远景可以带来更强的压迫感。即使有些场景无法拍出这种压迫感,广角镜头的视角与人类视角的巨大差别也会让人眼前一亮。

下面是用105mm焦距拍摄的,所有元素都挤在一起。小图不明显,但放大以后元素显得非常近,压迫感很强。

广角镜头适合拍摄什么东西(广角镜头vs长焦镜头)(4)

如果你们看过《海上钢琴师》的话,1900站在舷梯上看向城市时,这个让他最终决定远离城市的具有压迫感的镜头(其实是后期的),模拟的就是长焦镜头的视角和透视关系。

广角镜头适合拍摄什么东西(广角镜头vs长焦镜头)(5)


总结

风光摄影不能局限于使用广角镜头。甚至进一步讲,也不能局限于只使用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有条件的时候,每个人还是应该多尝试一下自己手中的各种器材,不能成为器材的奴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