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武术界,说起字门正宗拳,定会想到江西,想到铅山。因为字门正宗拳源于铅山鹅湖峰顶寺,《字门正宗》拳谱是铅山人胡遗生编写的。

前些天,在铅山县内家拳《字门正宗》文化研究会,有幸见到胡遗生曾孙胡勇先生珍藏的民国版《字门正宗》拳谱和手稿。

胡勇是铅山字门正宗研究会理事,拳谱有近百年历史,分上下两卷。封面虽有些斑驳,但透过古铜色的谱页,字迹依然遒劲可见。谱名“字门正宗”四字,沉稳,飘逸,一行小字写着“附医伤秘录”。不用说,拳谱里既介绍了字门正宗拳的功法秘笈,又有惠及民众的骨伤医治内容。

说到《字门正宗》这部书的作者胡遗生,打开1983版《铅山县志》卷三十四,人物传第724至725页,看到了有关胡遗生的介绍,在同一页中,还有其弟胡傲秋的介绍。胡氏一门,两人上县志,在铅山,仅此一例。值得一提的是,兄弟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一个考取北师大,一个考取北大,放在现在,也是凤毛麟角。

1902年,胡遗生诞生于铅山县石塘镇的书香之家。胡的祖籍是安微泾县菱角塘。1857年,大平天国运动兴起,祸及沿途无辜,当年也叫躲“长毛”,胡家因此从安徽迁居铅山石塘,以经营茶叶为生。胡遗生的父亲胡仕松,精武好诗,热心教育。1912年,他捐资创办石塘私立两等学校(男校、女校),自己的几个孩子也在这所学校发蒙,直到毕业。胡家办学长达十八年之久,直至193O年民国政府创办石塘小学为止。

胡遗生是家中老大,四兄弟中只有他喜爱武术,民间也叫他“胡老大”。他从小文武双修,在父亲创办的学校毕业后,考取设在鹅湖书院的江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鹅湖离石塘近,师范的几年里,不仅让胡遗生受到了深厚的文学熏陶,也开拓了他的眼界,更强健了他的体魄。求学期间,胡遗生得以就近随峰顶寺可修禅师学习武术。

在铅山,可修禅师是个传奇。《字门正宗》一书附有“可修禅师小传”,小传作者是胡遗生妹夫饶草荣,饶先生是当代书法家、大画家。

可修禅师俗姓刘,祖籍山东,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自幼投师习武,尽得少林真功。小传中描述禅师体无魁梧奇伟之状,然运劲于指,能洞墙壁,站桩既定,令壮夫数人以绳曳其足,岿然不动。禅师又精伤科,凡折骨洞肤者皆往求治,治无不痊,故妇幼莫不知其名焉。

可修禅师为何从打打杀杀的镖头,成为立地成佛的禅师,本文就不细述。据说可修禅师曾是南昌某镖局的镖头,行走江湖从未遇对手,是清末民初江西著名武术大师。禅师离开镖局后,结缘鹅湖寺。可修禅师避世,遁入空门,民间有多个版本的传说,但各种传说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禅师武功高强,刚正不阿。

胡遗生从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其弟胡傲秋则考入北大英文系。这对从石塘出发的亲兄弟,在京城最高学府汇合,光耀了胡氏门庭,成为轰动铅山的美谈。

胡遗生与黄道、邵式平、刘和珍是同窗,受他们先进思想影响,也加入了学生运动的行列。在段褀瑞政府枪杀北师大学生请愿团惨案后,胡遗生选择了离校回铅山,就聘鹅湖中学校长。工作之暇,他与可修禅师研习武艺。期间,胡遗生担任过铅山县党部筹备委员、国民党监察委员。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又实行“清党”。胡遗生以″共党″嫌疑被捕,保释不久又关押半年多。1928年,驻河口的国民党第四十六军罗英团的军法机构,用同一罪名三次反反复复逮捕胡遗生,关押七个多月,在狱中折磨成疾,后经亲人奔走营救,交足七千银元,才具保释放。

出狱后,胡遗生在鹅湖寺养病疗伤,在可修禅师的精心治疗下,身体渐渐康复,师徒两人朝夕相处,切磋字门拳术,探讨医术,情同手足。

过去的武术练家,大多文化低,铅山字门正宗内家拳传承,多以口传心授为主,容易出现偏差。受益字门拳的胡遗生经可修禅师许可,决心把字门拳编写成书,造福民众。这是武门中最高的境界。

为了这部《字门正宗》,胡家来了个总动员,拳谱成稿后,其弟胡傲秋校对,“可修禅师小传”和“序文”由妹夫、大画家饶草荣执笔,并附可修禅师的“附医伤秘录”。在中国,行武之人,大多会正骨医道,胡遗生后来以行医谋生与可修禅师的真传分不开。

《字门正宗》出版不久,胡遗生受聘浙江绍兴稽山中学任教。同时,接到同学来信,邀请他到南洋办学。为摆脱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他只身下南洋,在马来西亚彭享文冬启文中小学担任校长。在海外,胡遗生不但″启文″,而且不遗余力传扬中国武术,他组建学校武术队,亲任教练,传授字门拳。没想到,这次远走海外,一去就是15年。学校生员从最初的不到2OO人增加到1O00多人。

1948年,马来西亚学校的事业正蒸蒸日上时,胡遗生得知新中国成立在即的消息,毅然回到祖国,回到家乡石塘,做了一名乡村医生。在石塘行医期间,他对可修禅师留下的秘传苦心研习,钻研医道骨科各方面。研制出治伤痛、去风湿、正骨骼之特效成药″太乙丹″,造福一方百姓。五十年代末,国家实行农村合作医疗,胡遗生不挟艺高,欣然加入,成为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

年长的石塘人都知道胡遗生特别和善,对家境贫寒的患者,时常免收诊费、药费,深得群众尊敬。因其擅长治疗风湿、妇科等疑难杂症,声名远播赣东北和福建等地,时常有外地寻医者慕名前来就诊。

胡遗生还在深耕传统药典的基础上,积数十年行医体悟,写成《伤寒说铃》。本想出版,造福民众,然遇文革,终未能如愿。

武术三大名拳(中华武术界字门正宗拳源于铅山鹅湖峰顶寺编写人曾孙存拳谱和手稿)(1)

武术三大名拳(中华武术界字门正宗拳源于铅山鹅湖峰顶寺编写人曾孙存拳谱和手稿)(2)

武术三大名拳(中华武术界字门正宗拳源于铅山鹅湖峰顶寺编写人曾孙存拳谱和手稿)(3)

武术三大名拳(中华武术界字门正宗拳源于铅山鹅湖峰顶寺编写人曾孙存拳谱和手稿)(4)

武术三大名拳(中华武术界字门正宗拳源于铅山鹅湖峰顶寺编写人曾孙存拳谱和手稿)(5)

为什么说《字门正宗》拳谱是“江西字门拳”的唯一范本?

江西,又叫江右,字门拳是江右地区的主要拳种,很多地区多有练习,然各家演练,师传不一。

翻开《字门正宗》拳谱首页“说略”,说略是说明的意思,说“此书非研究文学之书”,强调“一字门外,尚有法门,吾师兼而长之,作者得绪,于以立论故”,“说略”与“自序”,署名均有“江右胡遗生”、“鹅湖胡遗生辑”字样,这说明胡遗生是热爱家乡之人。“江右”、“鹅湖”始终是他的星辰大海,走得再远,飞得再高也不忘故乡。

从《字门正宗》拳谱可以窥见,可修禅师在鹅湖修行时,结合铅山地形特色和修行理念,注重静坐练心气,以期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动步则气贯于足,出手则气注于指。强化了字门的拳脚功夫和应变能力,既兼容南拳北腿,又独具铅山特色。这部由可修禅师授权的《字门正宗》书稿1933年2月1日经民国时期的″中央武术馆″审定,同年由上海作者书社出版发行。此后,《字门正宗》又在台湾再版。

《字门正宗》问世后,受到了当时政界和业内人士的赞扬,评价胡遗生和可修禅师所论“字门”的拳法要义,不枝不蔓,十分精辟。

铅山字门正宗拳的基本内容为“字门十八法”,一个字,就含有一种拳法,以字生形,以字生意,如:“残”字,有缠贴之意,“推”字,既有推和击的双重意思,“夺”为抢和攻,“捺”为按和压,“吸”为吸气缩身,每字一个套路,共十八套路。

我小心地翻看了拳谱,发现谱中有多幅小和尚打字门拳插图,小和尚出拳的动作,形象,逼真,生动。即使不识字,看插图也能明白八九不离十。此谱将字门功夫,医伤秘术,毫无保留奉献给读者,让铅山字门武术永久传承,让众生少受伤痛,这是佛家的慈悲,武家的胸怀,人间的博爱。

《字门正宗》拳谱出版后,成为江西地方特色的武术文化,被列入了国家武术名录。此拳谱也成为江西字门拳的理论支撑,解决了拳理,拳法要义,包括练习方法、要领。有了这本拳谱,江西字门正宗出铅山,是无可争辩的依据,也是全国各地练习字门拳者的唯一范本。

读《字门正宗》拳谱和手稿,还发现一个细节,作者一栏,只写了“佚名”,说明可修禅师虽然同意发表拳谱,却不留自己的名字。师徒俩在这本书的署名上是一致的低调,师父可修禅师不留名,徒弟虽署名,只写了“”鹅湖胡遗生辑”。

这部《字门正宗》及手稿,也可以感受到,这部书不仅凝聚了可修禅师和武术、医术大家胡遗生的毕生心血,也凝聚了胡家后人的心血。文革期间,胡遗生在南洋多年积蓄购买的明代画家仇英四条屏作品在文革抄家时不知所踪,珍贵古代瓷瓶被损毁......

好在这部《字门正宗》及手稿没被造反派相中,得以劫后余生,成为胡家后人珍藏的无价之宝。《字门正宗》及手稿,也成为铅山字门正宗弟子们眼中的“宝书”。有新会员入门,才会请出来。《字门正宗》及手稿,让入会新人一睹祖先风采,弟子们有见书如见祖师之感,练习字门拳也就更用功了。

面对这部弘扬中华武术,传播中医方剂的《字门正宗》,油然而生敬意。我仿佛面对的不是一部拳书,而是一座无形又有形的丰碑,书中传递的善念厚德,足以让世人顶礼膜拜。

武术三大名拳(中华武术界字门正宗拳源于铅山鹅湖峰顶寺编写人曾孙存拳谱和手稿)(6)

武术三大名拳(中华武术界字门正宗拳源于铅山鹅湖峰顶寺编写人曾孙存拳谱和手稿)(7)

武术三大名拳(中华武术界字门正宗拳源于铅山鹅湖峰顶寺编写人曾孙存拳谱和手稿)(8)

武术三大名拳(中华武术界字门正宗拳源于铅山鹅湖峰顶寺编写人曾孙存拳谱和手稿)(9)

晚年,让胡遗生放不下的还是字门正宗拳。这里既有他对字门拳的热爱,也有对可修禅师的思念与感恩。当年他出走南洋,来不及与可修禅师话别,他以为有机会再见禅师,没想到他去马来西亚几年后,禅师就离世了。

对于晚年的胡遗生来说,对禅师最好的怀念,就是传承他的字门拳法,传授他的医道。本地有爱习武,想学医的青年找上门,胡老热情接待,不仅免费传拳授医,还留茶留饭,直到掌握要领为止。

范永年、祝利民、龚应天、吴贻谋等年轻人,就是在这个时期得到胡遗生的教诲。有的成为诗人,有的成为拳师,有的成为名医。他们中的范永年、龚应天、吴胎谋我都认识 ,我曾到过范永年家,欣赏过他的书法,买过他家的葛粉,范老过世后,我还写过《怀念石塘乡贤范永年》的文章。在铅山工作时,我陪父亲到过龚应天叔叔家,看他表演武功,也看他收藏的字画。当时,不知他是胡遗生的嫡传弟子。吴贻谋是胡遗生弟子中的佼佼者,是闻名县内外的中医。

为鼓励曾孙胡勇练习字门拳,胡遗生从习武基本功抓起,站桩、压肩、旋子、倒立每个动作都不含糊,胡勇掌握了一个动作,老人就快乐地奖励一角钱,于是胡家有“一角钱买一个动作”的笑谈。

在铅山习武界,叶泉太、叶善发都有可圈可点的过去,俩人同是铅山新滩人,还是本家叔侄。叶泉太,今年七十有五,也许长年习武,身板矫健。叶泉太说,他12岁练武入门,师承洪玉飞,学12路弹腿,成年后又访师江西师范大学陈春铭,张炎生教授学武,还到杭州杂技团拜冯振强教练为师。

1974年,参加省武术比赛获奖,在江西铜业公司工作后又组建江铜武术队,多次参加省运会,省工人运动会,其间考取国家武术二级裁判。门下弟子有获省,国家奖。2008年,叶泉太退休定居铅山,得知铅山字门正宗有失传趋势,热爱武术的他寝食不安,觉得有责任把《字门正宗》传承下去。在他的热心奔走下,2016年成立了铅山县内家拳江西《字门正宗》文化研究会。两年后,研究会正式挂牌,下设拳馆,传承人叶泉太任会长,叶善发当教练,理事会成员有十五人。

叶善发教练的学武经历有些奇特,他是跟爷爷叶金石在新滩叶家村守鱼塘时开始学武的。爷爷叶金石是铅山著名拳师“旺儿”的徒弟,县志上有记载,土地革命时期,旺儿师还帮红军治过伤。晚上,爷爷不仅跟他讲旺儿师的故事,还让善发在塘栋(注:鱼塘堤坝)上学站桩、练马步、丁步、弓步,样样要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又学了刀、枪、棍、剑和板凳拳等比赛套路。八九十年代,叶善发先是参加地区武术比赛,再到省里比赛,初出茅庐的他还代表江西到北京,参加全国首届农运会,他第一次坐上了飞机,还出人意料夺得南拳金牌,为江西农民争了光,受到分管文体的副省长接见。这是叶善发的骄傲,也是铅山字门拳传承人的骄傲。

现在,字门拳研究会有了固定习武场地,每周六、周日上午,会员们会自发来到研究会的武馆,学拳,练拳。这是一个公益性组织,也是大家强身健体的精神家园。大家到此,先做基础练习,再比招数。柳叶掌、龙爪掌、蛇头手、勾手、金枪手,闪亮登场,看得我眼花缭乱。噼噼啪啪的声音,从他们交手、旋转、腾空的拳脚间发出,有的动作,如白鹤亮翅,有的似野马分鬃。练得面颊通红也不休息。问他们累不累,回答却是“痛快”!习武人的累与乐,只有羡慕鼓掌,这是我拼了老命也到达不了的彼岸。

如今,铅山字门正宗内家拳,已沿袭六代传人,在册会员有六十多人,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只有10岁。目前,铅山字门正宗研究会正紧锣密鼓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还将开展字门拳进校园活动,义务向孩子们传授字门功夫,让更多的青少年热爱铅山字门正宗拳,让每个青少年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武术三大名拳(中华武术界字门正宗拳源于铅山鹅湖峰顶寺编写人曾孙存拳谱和手稿)(10)

原创 汪彩萍 信江人家(本文配图柯援生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