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阎锡山的手下主要官员(他是阎锡山身边的)(1)

赵宗复

出身豪门

赵宗复在燕京大学求学时,校长司徒雷登给他的评语是:“出身豪门,思想激烈。”这八个字,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其传奇经历的钥匙。

赵宗复的父亲赵戴文,1867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东治镇的一个耕读之家。1905年,赵戴文以39岁高龄东渡日本,入东京宏文学院留学。在那里,他与五台同乡阎锡山成为莫逆之交,并一同参加了同盟会。第二年他与阎锡山携炸弹回国,在上海入境时掩护身藏炸弹的阎锡山顺利通关,显示了过人的胆量与智慧。

辛亥革命以后,阎锡山执掌山西军政大权,赵戴文一直是山西政坛的第二号人物,并享有阎氏兄长兼军师之誉。此外,他还在国民政府担任过内政部部长和监察院院长等重要职务。

思想激烈

也许是因为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吧,赵宗复小时候比较任性。中学时代,赵宗复在进山中学读书。由于他的思想日趋“左倾”,所以结识了一个名叫潘建业(一说潘敬业)的人。潘是山西寿阳人,当时刚从日本留学归来,后来他改名张磐石投身革命,并成为《人民日报》的创始人之一。

潘建业与赵宗复相识是由赵的姐姐介绍的。因为志趣相投,潘便以家庭教师的身份与赵来往。l932年,赵宗复考入燕京大学后,潘也来到北平从事地下活动。

《赵宗复及其战友和学生们》的作者常仅说:赵宗复在l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他“参加到国际情报斗争行列,开始垂直领导、单线联系的组织和情报活动”。常仅姓张,长期从事情报工作,后来在担任太原情报总站站长时,接收过赵宗复送出去的大量情报,所以他说的应该没错。

随后,赵宗复又发展了“吊儿郎当”的赵中枢为自己的下线。赵中枢是阎锡山的资深幕僚赵丕廉的儿子,所以有人把他们二人分别称为“红色大少”和“红色二少”。

山西省阎锡山的手下主要官员(他是阎锡山身边的)(2)

抗战期间,赵戴文和阎锡山等人在克难坡合影

长期潜伏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宗复接受了新的任务:返回山西,打入阎锡山集团内部,获取新的战略情报。

起初赵宗复在续范亭领导的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担任宣传科长,并与该会中共派出的常驻委员程子华取得联系。

1940年秋,赵宗复和智力展被派往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在此之前,为了高度机密的情报工作,赵宗复娶了晋西地区一个农民的女儿为妻。这个女子不知是从哪逃荒过来被人收养的,因为没有文化,大家只知道她叫“喜孩”(音)。二人结婚以后,赵宗复让她姓赵,取了个谐音名字“熙赫”。开明的赵戴文对于儿子的这一选择,虽然很不满意,但也只好接受。

1947年底,赵宗复先出任山西省新闻处处长,第二年又担任了代理教育厅厅长。当时随着内战的进行,太原也成了被围困的孤城。为配合外围的进攻,赵宗复不仅通过智力展开出条路,把许多学生送出太原,还利用他们向外输送情报。l948年8月,因为有人被捕供出了赵宗复,于是他被软禁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他采取假自首的方式写了两份自白书,这两份自白书虽然让他暂时躲过一劫,但是却埋下了隐患。软禁期间,他仍然利用一切可能向外输送情报。

山西省阎锡山的手下主要官员(他是阎锡山身边的)(3)

赵宗复夫妇唯一的一张合影

到了1949年2月,他还把太原地区的明碉暗堡和战壕地道绘成详图,派人送了出去,这些情报获得前线指挥系统的高度评价。此外,他还想策划军队起义,以便掩护更多的人通过封锁线。但是这一工作因智力展投奔解放区而受到影响,没有实现。

1949年3月底,阎锡山飞往南京开会。临行前部下梁化之向他请示如何处置赵宗复。阎因为与赵戴文的友谊。嘱咐他不要妄自下手。后来梁本来想毒死赵宗复,但因为大势已去,未能得逞。

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下太原之后,赵宗复被解救出来。与此同时,他的自白书也成了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经过周密的审查,给他做出了如下结论:这“是一种政治上叛变的行为……应受开除党籍之处分”。不过,考虑到“赵的供词亦确未危害党的组织”,且后来“仍坚持工作不懈……推翻前供”,所以“可准其重新入党”。

1949年9月,赵宗复担任山西省政府委员、文教委员会副主任、文教厅厅长、山西大学副校长等职务。

——摘编自《作家文摘》合订本25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