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的孩子最后放了吗(战火中的白衣天使)(1)

从一个整天围着锅台转的河北农村姑娘,到成为了八路军冀东军区十二团卫生员,那一年江波只有18岁。如今,91岁高龄的江波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坚持每天写作回忆那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当江波微微颤抖地翻开那厚厚一本回忆录时,我们仿佛看见她那英姿飒爽的身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

红妆换武装

“1943年6月份的一天,我参军的机会来了!我们村里来了八路军的卫生队,听说他们要去打鬼子,我提前到河沿儿等他们……1943年夏季的青纱帐大扫荡刚过去,到了深秋季节,鬼子又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了!”

——摘自江波回忆录

到了部队后,江波才知道军旅生活的艰苦,大家常常是赶上什么就吃什么。那时候,她们会从枣树下,把风刮下来的枣收集起来,拿回去煮熟吃,也会用瓜叶或薯叶再放点豆面,做小豆腐吃。虽然总是吃不饱,但江波说她不后悔,反而很喜欢在部队里,因为可以学到知识。

在家的时候,江波只学会了做衣服、做鞋、绣花这类针线活,也没正经的读过书。参军之后,组织上安排她在冀东军区十二团卫生训练班学习。虽说条件也不好,大家没有固定的学习地点,但她还是非常开心。

在部队生活中,为活跃文化生活,有时还会组织文艺演出。江波她们训练班的几个女同志也出过一个节目,演出的是一场独幕话剧。

1943秋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江波所在的这个学习班没有战斗力,只能和敌人周旋。后来敌情十分紧张,领导就把这个班化整为零,分散到北戴河附近的樊各庄,每户住一个人,还给她们照了相,办了良民证,叫大家躲在家里潜伏起来。

医护战友情

“结业之后,我们几个女同志分配到中所当卫生员,负责给伤病员喂药、打针,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1944年初春,我们带领伤病员住在西山场,西山场位于河北凤凰山里,从凤凰山往里走是西山场,再往里是焦家山。这些都是山里的小村落。” ——摘自江波回忆录

八路军冀东军区十二团卫生队原有三个卫生所,即东所、西所和中所。抗日战争时期,部队的药品等物资极其缺乏,条件很差,所以每天换下来的绷带还要再用,都是江波这些医护人员去洗。绷带上有脓血,用手洗时又粘又滑,还有一股难闻的味道。江波她说,开始洗时,感到很恶心,洗完后吃不下去饭,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

那时伤病员没有疗养的固定地方,形势好时,江波就带着伤病员在靠近山区的平原处活动。当遇到鬼子扫荡,敌情紧张时,江波和战友就在山坡的梯田上挖洞把伤病员躲藏起来。

地下铺些柴草,再铺上被子,可以躺下八、九个伤病员。白天的时候,上山给伤病员换药、喂药、打针、倒尿盆,洞口太小,只能用双手把尿桶举过头顶,稍不小心就会洒在身上;晚上的时候,下山到老乡家给伤病员做饭,装水,然后再送上去。不仅治疗伤病,照顾起居,还要经常宽慰那些病痛中烦躁轻生的战友们。

艰苦的岁月里,江波和其他医护人员带领着伤病员,在这个山沟住几天,又转移到另一个山沟住几天,就这样辗转在深山区的山峦之中。

战火结伉俪

“1944年‘五一’节过后,上级把我们几个女同志从中所调出来,分配到药房工作,药房既是冀东军区十二团的医药供应地……1945年春末,我要调到冀东军区十二团第三期卫生训练班学习,仁杰向我提出了订婚之事。”

——摘自江波回忆录

在药房工作那段时期,江波奶奶开始从事制药。那时敌人封锁很严,药品供应非常困难,为解决急需的药品,部队就只能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制药。一开始江波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是一位叫做王仁杰的同志,一点一点地教她。

王仁杰曾是在制药厂担任过化学制药组组长,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环境中,他刻苦钻研,学到了一些制药的技能,由他带领药房的工作人员自制药品,供应部队的药品需求。

在药房里,江波跟着王仁杰学做仁丹、配制中药、打药丸、做急救包、蒸馏水、做精盐、配制生理盐水,还做葡萄糖注射液,以及做肥皂、糊药盒、药袋、包装、刷瓶子等等。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就连制作工具有些也是王仁杰自己制作的。王仁杰还教江波学外文药名和唱延安宝塔山、井冈山、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

1945年春末,江波要调到冀东军区十二团第三期卫生训练班学习。在调走之前,王仁杰他向江波求婚。“仁杰很优秀,经过一段时间考虑之后,我就答应了求婚。”江波幸福地回忆。从此,他们就成为战中伉俪,成为相扶半生的老伴儿。

遭围险逃生

“冀东军区十二团卫生队成立第三期卫生训练班,大约是1945年六月份开课。我们训练班的成员们活动在凤凰山、焦家山一带的崇山峻岭之中……抗战胜利后,通讯员通知我们离开凤凰山,转战到别处。这也是我们最后一次离开河北凤凰山,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摘自江波回忆录

1945年8月5日早上,天刚放亮,鬼子、伪军进山扫荡敌人搜山了。在静静的山谷中,敌人的喊声能传得很远——“有人……抓活的……”部队指导员看敌情紧张,为了缩小目标,便下令目前人员不宜集中,要大家分散行动。

“我发现山与山之间有个窄小缝隙,我只好顺着石头缝往上爬,想爬到山那边去。可是当我爬到一房高左右的地方,突然发现缝隙上边横着一块大石头,拦住去路。”

敌人还在围堵,江波却走到了“绝路”。她想这回可完了,只好就呆在那里,把背包塞在石头缝里,听天由命吧!不过看见石头缝里有棵小臭椿树,枝叶茂盛,就把它掰下来,挡住自己的头部。

两颗手榴弹紧紧拿在手里,江波想敌人如果发现我,只要他们抓我,我就和敌人同归于尽!幸运的是,江波她的灰军装和山石的颜色相近,再加上臭椿树的掩护,没有被敌人发现。在山缝里她听见枪声不断,手榴弹轰轰作响,鼻子能闻到呛人的火药味。大概过了中午,敌人才吹起了集合的哨子声、杂乱脚步声、急促跑步声,喊话声也慢慢地消失……

第二天,江波在乱石崖上找到了战友的尸体。他们是爬到山上时被敌人包围,就在乱石崖上引爆了自己的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了。其中有江波的班长尹明左同志,还有一个十六岁的孩子。

10天之后,8月15日,日军就投降啦!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江波说,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