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死王朗”小说《三国演义》的构架下的虚拟故事。

王司徒是死于秀下限,“情商、智商”的下限,并且“逆商”也不高。(弱弱的说)

想要胜过诸葛亮?来吧!

且听我细细道来!

诸葛亮骂王司徒不敢见先帝(诸葛亮骂死王司徒)(1)


开篇以南华老仙传天书三卷做先导,名《太平要术》,为《天》、《地》、《人》,顾名思义,这是“天下太平至关重要的道术”。

形容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天灾、地震、人祸。小说中形容为“狂风暴雨”、“雷暴冰雹”、“蜺堕鸡化”、“地震海啸”等等,东汉俨然一副“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的景象。

南华老仙传天书是前提的,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张家三宝得了“天书”,先是“符水治疫、民心所向”,而后“立甲子于门”,自己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找了个理由就开始造反,自称为“顺势取天下”。当时汉未亡国,天下群雄未乱,所谓的“天道”本应该是“顺天应时应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是不成立的!


这和王司徒有啥关系呢?

当然有!

王司徒三观不正(小说立场而言),是故作客套,眼高手低,出言不逊,辱人在先。

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

“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

诸葛亮骂王司徒不敢见先帝(诸葛亮骂死王司徒)(2)

那么诸葛亮是在人身攻击、道德绑架吗?

首先,王司徒“自诩口才便给,欲以一席话折服武侯,”,王司徒显然有点恃才放旷的意思在里面。

王司徒称:“天数有变,神器更易,归有德之人”,王朗上阵直接把底牌给亮出来啦。

这很显然是想找骂。

诸葛亮骂王司徒不敢见先帝(诸葛亮骂死王司徒)(3)

直接就被诸葛怼上了:大汉天子尚在,曹操图谋篡位,是无德,是国贼!

诸葛这番话实在是不容易反驳的,像王莽、董卓都已经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了。

王朗说什么“生灵有倒悬之急”,魏太祖武皇帝仁德,效仿尧舜治国“席卷八荒、以治万邦”,都被骂成“国贼”了,这是众目睽睽的事实,一己之言显然是难以服众的。

顺便还鄙视了一下孔明,“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这分明是指着诸葛亮鼻子在说,你这诸葛村夫没见识,我大方不跟你计较,你快投降,给你封侯,看我对你多好!这都已经是侮辱啦!

换作一般人,那何止是开骂,杀意都要生出来了,这显然是王司徒是缺心眼找死。

诸葛亮:(狂笑数声,扶扇而答)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
诸葛亮: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 ,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 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王朗: (手指诸葛亮)你……诸葛村夫,你敢……

这很显然,诸葛亮句句骂在道理上,王司徒上场就一顿“自黑”,都一把年纪了,说话不知轻重,客套话说说,来意不善,自取其辱,与人无尤!

诸葛亮骂王司徒不敢见先帝(诸葛亮骂死王司徒)(4)

诸葛亮:(愤而站立)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众人吃惊)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朗: (手捂胸口,颤声)我、我、我……
诸葛亮:(大声斥责)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朗: 你、你……啊……(坠于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王司徒上场,倚仗的是“才德”,歌颂的是“国贼”,轻蔑的是“村夫”,“晓之以义理,诱之以名利”,这是来劝降,还是来找死呢?

此中,智商、情商可谓是见仁见智!

诸葛亮是正当防卫,“骂死”则是小说家之言。

作者对角色形象刻画入微,阐述事件,明理明意,塑造人物相当成功!


《三国演义》书中,“徐庶进曹营”、“三顾茅庐”、“智收姜维”、“乐不思蜀”如此类似的案例多的数不胜数。

所谓“显刘备长厚而似伪,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实乃不解“三才”之意,不明其“道”,言之有过!

孟子曰:不虞之誉,求全之毁!

这是作者通过这个小故事,传递谦虚、不浮夸、为人低调,不自满的精神。谦逊:是一种自我的认识,良好的品德。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虽然在小说中,王司徒被形容为“老朽昏聩”,但若无其“被舍身成仁”以衬托!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这句千古绝骂便不能传世愚众啦!

“南华老仙”除了《太平要素》,于“人道”亦是颇有精研,“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为“道”者孰是孰非?这也就是是“封神”之意!
最后,回到南华老仙的《太平要术》。

“天地人”为三才之道。孰能以奉天下?

得“天时、地利、人和”三分归一,天下一统! 张家三宝,起异心预谋天下,应劫了。

诸葛亮骂王司徒不敢见先帝(诸葛亮骂死王司徒)(5)

蜀汉尽得人和,诸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称道,流传千古。

诸葛亮骂王司徒不敢见先帝(诸葛亮骂死王司徒)(6)

历史上,谓“忠义不能两全”“替天行道”者,实乃妄人之言。

诸葛亮骂王司徒不敢见先帝(诸葛亮骂死王司徒)(7)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离了鼓角争鸣,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长江的歌声,伴随星光闪耀在历史的天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诸葛亮骂王司徒不敢见先帝(诸葛亮骂死王司徒)(8)

诸葛亮骂王司徒不敢见先帝(诸葛亮骂死王司徒)(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