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家门而不入,也称为三过其门而不入,其故事发生于大禹治水时。典故出自《史记.夏本纪》。

大禹治水为何三过家门却不敢回家(大禹为何曾三次过家门而不入)(1)

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因其治理滔天的洪水而受到后代世人的传颂。

为何大禹会去治理水患呢?

这要从帝尧时期说起。在帝尧时期,因为中原洪水的泛滥,导致了水患的发生,让平民百姓们苦不堪言。而帝尧便命令大禹的父亲鲧治理水患,虽然说鲧使用了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洪水也越淹越高,一直耗时九年仍未将水患平息。由此大禹被任命为了司空,接任治理水患的事情。

大禹治水为何三过家门却不敢回家(大禹为何曾三次过家门而不入)(2)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是如何来的?

在大禹接任了父亲治理水患的工作后,便立即召集百姓们来协助治理水患,并总结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原因,将治理水患的方法改为以疏导河流治水为主。也是在治理水患期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由此出现。

第一次过家门而不入,是在治理水患的前期。大禹的妻子正值分娩,助手劝大禹回家看看,被大禹以耽误治水为理由而拒绝了。

第二次过家门而不入,正是治水工程紧张时,大禹见自己的妻子抱着孩子在家门口,也不过是匆匆地和妻子挥挥手,便又投入了紧张的治水中。

第三次过家门而不入时,大禹的儿子也已经十多岁了,而大禹仍然跟往常一样,并没有进家门,只是匆匆摸了摸儿子的头,再度离去。

也正是大禹的这三次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为后世所称赞。

大禹治水为何三过家门却不敢回家(大禹为何曾三次过家门而不入)(3)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禹三次过家门而不入呢?

对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典故,都是非常熟悉的。不过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三次过家门都不进去。

在历史记载上的大禹,他一生都在为公,竭尽全力治水,最终解决了民众水患之苦。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担心自己会因私废公,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大禹的父亲鲧,因“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被舜派祝融殛死,并传说“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所以在大禹接任父亲鲧的治水之业后,为防止出现父亲鲧治水不成被舜陷害的前车之鉴,故而有了“劳神焦恩,居外三十年,过家门而不敢入”。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所弘扬的精神是什么?

在这之后,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人们传颂为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