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央视一套《故事里的中国》,专题是《平凡的世界》,1987年的午间,排房的家属院时间很紧张,做饭、囫囵着吃,洗碗、午休,上班上学,程序化的生活没有波澜,水塔顶端的高音喇叭里,李野默的朗诵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缓缓地开始,路遥的巨作就此浮出,此前,是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作品,为此,他在柳青的墓前哭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平凡的世界书摘理解?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平凡的世界书摘理解(一个读者的回忆)

平凡的世界书摘理解

昨晚央视一套《故事里的中国》,专题是《平凡的世界》,1987年的午间,排房的家属院时间很紧张,做饭、囫囵着吃,洗碗、午休,上班上学,程序化的生活没有波澜,水塔顶端的高音喇叭里,李野默的朗诵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缓缓地开始,路遥的巨作就此浮出,此前,是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作品,为此,他在柳青的墓前哭了。

那时候我还小,听不懂这么深刻的作品,欣赏的意识,还停留在《隋唐演义》的评书联播阶段,后来走上社会,每一次底层挣扎,波折困苦的时候,读一遍《平凡的世界》瞬间释然了。

很多人一样,平凡的世界中,追求着不平凡的自己。

网络上迷失的一代年轻人,抱怨文艺被禁锢了,其实不然,是好的作品被忘掉了,这次重新挖掘出来,央视在最好的时段,以国家话剧院的阵容来演绎我们这一代精神指引的文学巨著,就是为了唤起那些风花雪月浮躁迷失的年轻人,我们这个国家曾经的过往、苦难、挣扎,希望你们通过这些记忆的重拾,读懂我们国家,读懂我们的上一代,上上一代。

《平凡的世界》,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路遥。

《人世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梁晓声。

“我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底层,更了解城市底层的老百姓,所以我有个心愿,写部平民子弟生活的年代感作品,以前准备不足,到了如今六十七八,我觉着可以了,可以动笔了”

——梁晓声

向年轻人诚意推荐梁晓声《人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