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主人公是关羽。原文如下:

徐晃与关羽的关系(徐晃的辉煌时刻)(1)

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曹操在土阜上,见关公砍了文丑,大驱人马掩杀。河北军大半落水,粮草马匹仍被曹操夺回。云长引数骑东冲西突。正杀之间,刘玄德领三万军随后到。前面哨马探知,报与玄德云:“今番又是红面长髯的斩了文丑。”玄德慌忙骤马来看,隔河望见一簇人马,往来如飞,旗上写着“汉寿亭侯关云长”七字。玄德暗谢天地曰:“原来吾弟果然在曹操处!”欲待招呼相见,被曹兵大队拥来,只得收兵回去。

徐晃与关羽的关系(徐晃的辉煌时刻)(2)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袁绍与曹操在延津一带激战。袁绍派大将文丑发动进攻,曹操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全军佯装兵败撤退。文丑紧追不舍,落入圈套。不料文丑勇猛异常,曹军将领张辽和徐晃不敌。眼看精心策划的伏击战即将失败,关羽及时赶到,一刀要了文丑的命。此时,刘备率三万大军出现,发现了关羽,心中感慨万千。

徐晃与关羽的关系(徐晃的辉煌时刻)(3)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关羽在万军丛中的英姿,叫做“东冲西突”,意为意为四处冲锋突击,形容作战勇猛。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徐晃与关羽的关系(徐晃的辉煌时刻)(4)

曹操与袁绍在白马和延津地区爆发激战,这是历史的真实。在白马一役中,袁绍派出的大将是颜良。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由此可见,颜良的确是死在关羽的手中。

徐晃与关羽的关系(徐晃的辉煌时刻)(5)

那么,文丑是否也是被关羽所杀呢?答案是否定的。曹操与文丑之战见于《三国志·武帝纪》中是这样记载的:“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而在《三国志·徐晃传》中则说:“(徐晃)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由此可见,文丑之死与关羽并无关联,他是死在徐晃之手,徐晃也因此被晋升为偏将军。

徐晃与关羽的关系(徐晃的辉煌时刻)(6)

至于说到关羽诛文丑这个故事的来源,其实也不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首创,而是在宋元时期民间艺人的创造。早在元代话本《三国志平话》中,文丑就已经是关羽的刀下鬼了。该书是这样描述的:

徐晃与关羽的关系(徐晃的辉煌时刻)(7)

文丑引军前行,与曹军对阵。文丑叫曰:“胡汉出马!”关公不打话,便取文丑。交战都无十合,文丑败,拨马走。关公怒曰:“焉能不战!”急追三十余里,至渡口,名曰官渡。至近,关公轮刀,关公诛文丑,觑文丑便砍,连肩卸膊,分为两段。文丑落马死。

徐晃与关羽的关系(徐晃的辉煌时刻)(8)

为何文丑之死会挂在关羽名下,其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宋元时期开始,关羽形象受到热捧,成了武勇和忠义的代名词。因此,民间艺人们才将文丑之死的历史记载加以改编,故此才有了“斩颜良诛文丑”这一精彩篇章。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