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晴文化

让童书拥抱每一个孩子

在中国文学史中,有这样一位女性词人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纵观中学语文诗词教材,诗词入选教材的作者皆为男性,独一人除外,此人便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下面整合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李清照诗词,对其一生进行脉络梳理,希望对孩子们理解李清照作品有所帮助。

描写李清照的诗句简短(从中小学语文讲起)(1)

(李清照1084-1155)

01

无忧时代:少年聪颖,名震京师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诗词(部编版)

描写李清照的诗句简短(从中小学语文讲起)(2)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家中藏书颇丰,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出身在诗书世家,少年时代家境优渥,耳濡目染之下,李清照也颇具才情。

此词当是作者结婚前后,居汴京时,回忆故乡往事而写成的,细审作者行实,此词大致可系于她十六岁(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之时,是时她来到汴京不久,此词亦当是她的处女之作。

此诗一出,名震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描写李清照的诗句简短(从中小学语文讲起)(3)

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此词化用韩偓的《懒起》诗意。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李清照的小令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02

相思时光:屏居乡里两地相思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高中语文选修(人教版)

描写李清照的诗句简短(从中小学语文讲起)(4)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

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描写李清照的诗句简短(从中小学语文讲起)(5)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作于词人婚后。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崇宁二年(1103),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03

风云巨变:家国破碎,颠沛流离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描写李清照的诗句简短(从中小学语文讲起)(6)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

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

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人杰”、“鬼雄”都是用典,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效力,死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为国捐躯。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垓下之战中,项羽兵败,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自杀身亡。这是项羽一生最悲壮的举动,让无数后人动容。

李清照在这首诗中,连用了三个典故,阐发了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04

黑暗岁月:丈夫离世,收藏尽毁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高一必修语文上册(部编版)

描写李清照的诗句简短(从中小学语文讲起)(7)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

李清照在孤苦无依之下再嫁张汝舟,却不想张汝舟只是觊觎她手中仅存的文物收藏,在索要文物无果后,张汝舟对李清照极尽辱骂,甚至拳脚相加,李清照决定离婚。

为了离婚,李清照告发张汝舟营私舞弊骗取官职,获准离婚。然而在当时,妻告夫要判刑三年。后来在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帮助下,李清照在牢里待了九天就被释放。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05

词风转变:家国之痛,身世之幽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描写李清照的诗句简短(从中小学语文讲起)(8)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李清照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她词风的变化。

前期生活幸福美满、思想积极向上,主要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闺中的生活,表现了她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丈夫别离时的愁闷心情

作品题材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游玩、饮酒、赏花闺情之类,具有流丽明快、沉婉自然的风格特色。

南渡后,面对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倍感身世的凄凉,李清照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她把自己的人生遭遇之感抒发在作品里,风格突变,词风变得沉郁悲苦,平易忧愁

06

晚年生活:国破家亡,著书自娱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描写李清照的诗句简短(从中小学语文讲起)(9)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晚年的李清照孤苦一人,无儿无女,不想辜负自己的满身才学,想找个能够传承衣钵的弟子。

她有一位孙姓旧友,旧友女儿十多岁,聪明伶俐,李清照很是喜欢。一天,女孩随父亲前来李清照家里,李清照对孩子说:“我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你可愿意?”“才藻非女子事也!”,女孩脱口而出。

李清照的非凡特立,时人不能理解。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73岁。

描写李清照的诗句简短(从中小学语文讲起)(10)

诗词阅读理解往往与作者的生平经历相关,近年来考试的趋势,也愈来愈重视考核学生个人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在了解李清照人生经历后,孩子们可以试着解答以下题目,小试牛刀。

描写李清照的诗句简短(从中小学语文讲起)(11)

李清照诗词阅读题(一)

描写李清照的诗句简短(从中小学语文讲起)(12)

李清照诗词阅读题(二)

描写李清照的诗句简短(从中小学语文讲起)(13)

描写李清照的诗句简短(从中小学语文讲起)(14)

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李清照传也让人无从选择,那就从作者挑起。透过一辈子研究李清照的专家,了解更全面的李清照。

陈祖美,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秦少游研究学会等多家学术团体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著有 《古典诗词名篇心解》《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唐代合集•万里归心对明月》《<淑玉词〉笺译·心解·选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李清照评传》等二十多种书,后者曾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和“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

描写李清照的诗句简短(从中小学语文讲起)(15)

(文字、图片资料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