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就地理位置而言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中国在西汉时称印度为“身毒”,东汉时改称“天竺”,到了唐代,玄奘法师将其译为印度。

为什么叫印度佛陀(佛陀诞生前的印度历史)(1)

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两河流域文化,古印度有两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诞生了一个哈拉帕文明,后来哈拉帕文化衰落后,公元前2000年左从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建立了恒河流域的文明,这也标志着印度吠陀时期的开始。

为什么叫印度佛陀(佛陀诞生前的印度历史)(2)

吠陀时期,种姓制度也在那个时候产生了,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当时的吠陀时期,政府变得中央集权,整个地区的生活,社会习俗都融入了日常的生活,吠陀经,奥义书古兰经,摩诃婆罗多等伟大的宗教和文学作品,都来自于这个时期。 有了这些基础,宗教在印度逐渐兴起。

为什么叫印度佛陀(佛陀诞生前的印度历史)(3)

到了吠陀晚期产生了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信仰的是原始的自然崇拜,以梵天为主神,主张人祭,极其野蛮,婆罗门教有三大纲领,一是:吠陀天启,二是:祭祀万能,三是:婆罗门至上。意思是祭祀的权利是天神授予的,别的都不重要,祭祀是万能的能解决一切问题,其他的三个种性都得听婆罗门的, 通过这三大纲领,婆罗门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婆罗门借助自己能和神沟通的本领,占据了当时印度整个国家的高层,一方面从精神上控制老百姓的思想,在权力上,地位上压迫其他三个种性。

为什么叫印度佛陀(佛陀诞生前的印度历史)(4)

公元前6至5世纪,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逐渐出现了一批反对婆罗门教的沙门思潮和新的理念,沙门思潮是当时自由思想家的各种观点、派别的通称,这些思想在当时也得到了一些小国家国王的支持,沙门意思为:勤息,息心,净志,是对非婆罗门教的一些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总称,这些沙门思想流派中与最有影响的有佛教,耆那教,生活派,顺世派,不可论知派等。

为什么叫印度佛陀(佛陀诞生前的印度历史)(5)

除了佛教之外,主要有下列六个思想家成立的派别:(佛教称为的六个外道)

一、阿耆多是唯物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生命和世界,都是由独立常存的四大所构成的;否定有灵魂的存在,认为人死后复归四大,因此生存的目的,只为求得快乐。这种学说,即后来顺世派旳先驱。

二、散惹夷他对有没有来世、有没有果报等问题,都没有自己的主张,祇以驳斥他人为目的,因此别人把他比喻为难以捉摸的泥鳅。佛弟子中的目犍连和舍利佛都曾跟随他学习过。这学派对婆罗门教所说的业报、轮回以及梵天创造宇宙等学说,都采取不信任的态度。

三、末伽梨是定命论者。他认为没有业报,生命是有一定历程的,只要经过八百四十万大劫,到时不管智愚,都自然得到解脱,因此修行是没有意义的。这情况正如抛丝球一样,到了缕尽丝完便不滚动了。

四、不兰迦叶他和末伽梨的学说颇为相似,也否定业报和反对婆罗门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发都是偶然的,努力并没有作用。由于他对一切宗教、道德都表示怀疑和否定,因此主张纵欲。

为什么叫印度佛陀(佛陀诞生前的印度历史)(6)

五、波浮陀他认为各种生命个体都是由地、水、火、风、苦、乐和命七种元素所构成,这七种元素是本然存在,永不毁灭的。我们的肉体不过是这些元素聚合的假体,这七种元素一旦离散,人便会死亡,因此否定业报的存在。

六、尼干子他把事物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两大类。凡有生命的,都有灵魂,灵魂本性是清净的,但由于有物欲而作善恶业,于是形成物质性的『业粒子』,今生的都是由前生的『业』所决定,如果要摆脱『业』的束缚,就必须修持苦行,消除业粒子。这种思想后来发展成耆那教。

为什么叫印度佛陀(佛陀诞生前的印度历史)(7)

这些沙门思想随各有不同,但他们反对吠陀权威和婆罗门教精神统治方面是一致的,在世界观上集中反对梵天创世说,这些学说对于世界的认知大都是从自然或现实出发的,相信自然的原因或规律比神的创造更为重要,人的经验觉知认识比吠陀天启更有效,沙门思想反映了当时正在兴起的社会力量,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大概公元565年佛陀诞生了。

为什么叫印度佛陀(佛陀诞生前的印度历史)(8)

行者阿龙.2021.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