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数不胜数(上马街头读历史)(1)

太原有条上马街,因皇庙而得名,因教育而闻名。

这是一条拥有600年历史的老街,见证了明代锦绣、清代繁华;民国时期大兴教育,至今文脉悠悠,书声朗朗。

名将数不胜数(上马街头读历史)(2)

图片丨上马街老巷

上马街东南部便是著名的皇庙,是当时明朝晋王朱棡祭祖的地方,也是明清两代帝王、皇族和文武官员祭祀和庆典的场所。当时,每逢重大节日去皇庙祭奠的王孙国戚和文武大臣们,都要经上马街在皇庙巷北口下马、下轿,穿皇庙西巷入庙。拜典结束后,则从皇庙东巷拐回上马街上马、上轿离开,因此得名上马街和下马街,后来统称为上马街。因曾经显赫的历史,路虽窄而闻名三晋。

名将数不胜数(上马街头读历史)(3)

图片丨皇庙西巷

晚清、民国时期,山西是全国推行新式教育最早的地区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办的山西林业学堂,是山西第一所实业学堂,也是全国首家农林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办的太原师范学堂(次年改名为山西两级师范学堂),条件设施先进,清政府学部认为“该堂组织完备,不但为山西学堂之冠,即南省也不多见”。光绪二十八年创办的山西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新型大学之一。

1917年,阎锡山主政山西,推行了一套“用民政治”,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通过抓教育启迪民智。其主要做法是:第一,推行以普及为主的国民教育;第二,创办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的职业教育;第三,推行以改良社会风俗、开通知识为主的社会教育。

位于上马街的进山中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名将数不胜数(上马街头读历史)(4)

图片丨进山中学

进山中学创建于1922年,由阎锡山出资倡办。进山二字源于《论语》,取“譬如为山”的“山”,“进吾往也”的“进”,合而有“前进登高”之意。初创之际,取名“山西省私立进山中学校”,解放后命名为山西省立进山中学,后改为太原市第六中学。1985年薄一波同志亲自题名,恢复原进山中学校名。

进山中学创办初期,阎锡山亲任校长,以“救济天资聪慧学行兼优之贫寒学子”为宗旨,为山西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当时进山中学的教职员工中,有很多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在这些教员的启蒙教育下,有许多学生迅速觉悟,走上革命道路。当时的上马街可以说是太原乃至于山西全省进步学生运动的中心之一。其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该校学生纪廷梓,早在1924年就和傅懋恭(彭真)等人一起组建了中共太原地区第一个支部,次年即在进山中学成立了党支部。抗战时期,该校大批师生奔赴解放区。更为可歌可泣的是太原解放前夕,为解放军暗送城防情报的进山中学师生,前仆后继,有八人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史称八君子),烈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凯歌。

名将数不胜数(上马街头读历史)(5)

图片丨原山西进山私立学校

在民主革命时期,在上马街的进山中学里,乔亚、徐惠云等数十名师生,为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在与敌人进行公开的和隐蔽的斗争中,抛头洒血,死而后已,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上马街的英雄风范和进山中学的光荣传统。

名将数不胜数(上马街头读历史)(6)

图片丨晋剧《上马街》定名是因为这条街在太原很有名,这条街上的四合院是典型的太原民居

在建国前的二十七年中,进山中学培养出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诸如何雁秋、邓初民、池必卿、纪廷梓、程子华、裴丽生等等。他们为我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各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诸如王瑶、徐士瑚、张沛霖、李振麟、张桂联、常凤、李亚晋、常时贞、邢炳南、卫兴华,以及台湾中央大学教授阎沁恒、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大学东方历史系朱葆晋。他们为祖国和世界的文化科学事业,做出卓著的贡献。

因为进山中学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太原人把学校所在地的上马街称为“英雄的街道”

名将数不胜数(上马街头读历史)(7)

名将数不胜数(上马街头读历史)(8)

图片丨上马街太原市公安局旧址

当然,上马街因教育而闻名的原因,不仅仅是进山中学。它曾拥有山西最早的女子学校——山西太原国立女子师范学堂;也曾拥有山西最早的职业学校——山西医学堂、山西省农林学堂。而当时英国教会在山西办的“嘉拉女中”,也曾在这条街上。不能小看这些学校,民国时期,山西女童的入学率都高达83%,是了不起的教育成果。

而今的上马街,依然是太原市教育资源最为密集的地方,大中小学一应俱全,走在这条拥有600年历史的街巷之中,每到上下学时间,背着书包的孩子随处可见,街边各种文具商店、书店在向大家昭示着这条街道的文化气息。

名将数不胜数(上马街头读历史)(9)

图片丨宫顶

走进上马街,踩着英雄的足迹,迈着时代的步伐,感受青春的朝气。这里有厚重的历史,有对英雄的追忆,有沁人心脾的书香,值得回味与自豪。

特别说明

文字:杨 斐

编辑:迎泽区融媒体中心

上期精彩:

■ “我的迎泽我的家”向您约稿

■ 辉煌迎泽宾馆 品味历史风云

■ 太原南宫:华丽六十年

■ 唱经楼前话科举

名将数不胜数(上马街头读历史)(10)

名将数不胜数(上马街头读历史)(11)

,